为什么暴雨过后猪场易发非瘟?通过几个案例教你夏天如何防非瘟?

猪病防治为什么暴雨过后猪场易发非瘟?通过几个案例教你夏天如何防非瘟?已关闭评论

6-8月是每年传统的汛期,意味这这几个月全国多数地区都会伴随持续降雨。而根据最新的气象预测,7月全国多数地区将进入“降雨模式”,部分地区有洪涝风险。

 

时下,非洲猪瘟YQ仍在我国蔓延,对生猪、养猪人乃至是整个养殖行业都是一种考验!2020年之后,非洲猪瘟YQ有短暂的“偃旗息鼓”之势头,但从3月份开始频繁暴发,使得养殖户防范非瘟又进入紧张状态。非瘟YQ俨然已经此起彼伏,养猪人不由得担心YQ会再次进入集中暴发期!进入5月份开始延续到6月份至今,我国的非洲猪瘟仍有零散的发生,从目前统统计的数据,南方发生的较多,北方部分地区也有中招的猪场。

 

进入七月,气温升高,伴随雨季的来临,给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带来不利因素。一方面由于降雨频繁,降低了消毒剂的使用效果,削弱了外部生物安全效果,同时雨水增多也有利于非瘟病毒传播;另一方面,在这个季节:温度高、湿度大、蚊蝇多,饲料容易霉变、猪群热应激强烈、猪只抗病能力下降。眼下非瘟防控问题,甚至整个养殖的生物安全防控问题,是广大养殖户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那么养猪人需要注意了,进入七月雨季来袭,若你的猪场正处于养殖密集区,一旦周围非洲猪瘟YQ紧张,一些养猪人很可能将病死猪随意丢弃导致周围环境受到污染,当雨季来临时非洲猪瘟病毒极有可能顺着雨水流进你的猪场,届时你猪场所处的境地可想而知,这也是为什么每逢雨季就为非洲猪瘟高发的原因。那么非洲猪瘟真能通过水源传播吗?答案是肯定的,研究表明非洲猪瘟病毒在pH4-10的溶液中能稳定存在,水作为一种PH值为7的中性溶液自然也在非洲猪瘟病毒稳定存在的范畴内。

我们从以下几例非洲猪瘟进行简单的总结:

 

案例1:

某广东猪场存栏基础母猪600头,在2019年的3月份感染了非瘟YQ,当时感染后经过清场处理,感染后死亡的猪只就埋于猪场公猪舍旁边很近的距离地(由于两边都是水库包围没有地方可埋),埋死猪的地方没有任何的防护和消毒措施;最先感染的就是公猪舍,死猪就埋在公猪舍和化验室中间,本场近一个月未有员工休假进入本场,本公司自己饲料车,饲料通过围墙外料塔中转,近一个月未引种和售猪;广东5月份6月份连降暴雨,饲养员踩完精后必须通过埋猪地到达稀释室。所以初步判定感染是由于暴雨的冲刷将病毒重新冲出来,被饲养员踩到带入公猪室导致发病。

案例2:

该猪场是一个1000头育肥场,6月初出现检测非瘟阳性,经过YQ的分析调查,得知该猪场上一批注射过单基因缺失苗,而这个猪场生活区和进入猪舍的道路都都没有水泥硬化。所以初步判定上一批留下来的病原,经过雨水冲刷又由饲养员带进猪舍。该猪场在2019年感染非瘟,5月份又出现大面积发病,也存在猪场被污染的可能。

 

当下雨季猪场该注意哪些问题及如何进行防非,减小非洲猪瘟造成的损失:

 

1.猪场内埋猪的地方用水泥进行硬化,或者用实体墙强行阻断,防止人员进入和防止雨水返渗猪场。

2. 埋猪的地方定期用烧碱和生石灰进行交替消毒。

3. 下雨过后禁止猪场转群,下雨过后首先对猪和人走的道路进行一次消毒。

4.所有猪和人接触的地面必须用水泥进行硬化,最好是设计成U型设计防止外面雨水浸泡路面。

5.进入猪舍前洗澡换衣,进猪舍门口必须再次换鞋,尽量减少和猪接触,必须接触时带手套,进栏舍带鞋套。

为什么暴雨过后猪场易发非瘟?通过几个案例教你夏天如何防非瘟?

当猪舍出现死亡猪只时处理方法

 

1.先对走道,死猪栏和死猪消毒处理;

2.可以利用锁套将病猪在栏外抓出;

3.没有锁套严格带上双层鞋套进猪舍,踩烧碱桶进入,出来踩烧碱桶出来;

4.病猪用密封袋进行打包,或用专用密封的拔牙车将病猪移除,保证大群安全。

 

从中国快两年的非瘟发病的特点来看,南方的雨水季节是猪场发病的高峰,所以南方地区的各位养猪老板一定要警惕,提前将生物安全做好,挺过6、7、8、9月。对此养猪人一方面要加快猪场的改进进度,做好防渗水工作,及时将一些渗水口堵上,另外一方面加强雨季猪舍内的饮水消毒,目前对于饮水消毒的两个方法一个是选用柠檬酸酸化消毒,推荐浓度为0.1%,另外一个时使用氯制剂消毒法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漂白粉,具体按相关产品的推荐浓度使用。所有的消毒剂在雨季都会受到影响,浓度被稀释,可能就达不到消毒的效果了。猪场可以掌握的就是自己,管控好大门,守好防线,尽量减少与外界接触;同时用实体围墙来防水。

 

大家都知道传染病发生的三要素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目前防控非瘟也都是在针对这三方面发力。首先要了解可能的风险来源,猪、车、人(员工回场)、物品、媒介、饲料、水等都有可能传播病原。场区大门、出猪台、粪污处理系统、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系统、员工每日工作餐、垃圾、周边环境等都需要注意的区域。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是最根本的原则,环境减毒工作也很重要,一定要做到位。

 

猪场在复养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消毒程序一般要重复多次才能彻底消除病毒,一般流程是:火焰高温消毒→清栏→冲洗干净→干燥→喷洒消毒→干燥等,必须覆盖到猪场设施的每个角落,工作量非常大,特别是对于栋舍内漏粪地板背面的缝隙、分娩床背面、暗沟管道及四周围墙1.2米以下部分等均要彻底地清洗和消毒。猪舍外部污染的土地除做常规消毒外,建议消毒后铺洒生石灰覆盖污染地表。但是,现实生产中绝大多数规模化猪场对于消毒的理解仅仅是对表面冲洗干净,再用大剂量消毒剂喷洒猪舍内外,其结果并不能彻底杀灭环境中的病毒,因为犄角旮旯和阴暗的角落里面还残存着少量的猪粪、病死猪血液、毛发、体液分泌物等。

为什么暴雨过后猪场易发非瘟?通过几个案例教你夏天如何防非瘟?

正确的清洗可以去除环境中90%的微生物。猪场如果想要做好消毒工作,那么良好的清洗必不可少。一般来说消毒剂温度每升高10℃,杀生物活性就会翻倍,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加温来增强消毒剂的效果。但是对于对呼吸道有毒性或对皮肤和眼睛具有腐蚀性的消毒药,高温情况下理论上提升了杀菌活性,但同样加剧了其毒性和腐蚀性。

 

当然,清洗工作也需要适合的清洗剂,清洗剂可提高清洗工作的效率。使用冷水冲洗,再使用清洗剂预浸泡后再冲洗,可减少整个清洗过程时长的46.5%。即使使用预浸泡和冷水冲洗,所需的时间比只用热水高压冲洗仍要少30%。使用清洗剂实际上可以将传染性病原的压力减少多达2个对数(降低99%),防止设备表面形成生物膜。

 

常见的消毒剂种类繁多,包括醛类、杂环类、过氧化物类、酚类、胍类、重金属类、酸碱类、含氯含碘消毒剂等。在使用时会有多项因素影响消毒剂的效果,有机物会严重干扰消毒效果,特别是含氯消毒剂,而醛类、酸类和碱类受影响较小。不同的消毒剂需要不同的pH环境发挥作用,低pH环境中含氯消毒剂次氯酸含量高,消毒能力强;季铵盐和戊二醛需要弱碱性环境。如果是日常的消毒工作,多种消毒剂均可满足猪场需求,如果是清场后准备复产,建议猪场最后再用烧碱、84消毒液、漂白粉等对病毒核酸有良好降解作用的消毒剂消毒一次。

 

防控非瘟就是在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猪群三方面下足功夫。对于猪场防控,简单来说就是一进一出的防控,严格入场的消毒,守住大门口;其次就是盯紧中转出猪台、销售出去的猪和流动的人,杜绝交叉和逆行,以免把非瘟病毒从中转出猪台带回猪舍,再传染给健康猪。做好生物安全措施,想尽一切办法不让非瘟病毒突破我们的生物安全防线,切断传播途径,防控就有了保障。

文章来源:综合新闻

weinxin
猪价行情信息
微信关注公众号【猪价行情信息】
微信扫一扫,随时看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