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中母猪繁殖障碍类疾病的鉴别及防治措施

猪场中母猪繁殖障碍类疾病的鉴别及防治措施已关闭评论
猪场中母猪繁殖障碍类疾病的鉴别及防治措施

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疾病主要有猪细小病毒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猪瘟、猪钩端螺旋体病、猪弓形体病和布氏杆菌病等。

1、从流行病学特点上进行鉴别

①细小病毒感染:猪是已知的惟一易感动物,不同年龄、性别的家猪和野猪都可感染,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感染母猪所产死胎、活胎、仔猪及子宫分泌物中均含有高滴度的病毒。本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常见于初产母猪,一般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一旦发生本病后,猪场可能连续几年不断出现母猪繁殖障碍。

②猪伪狂犬病:多种动物易感,妊娠母猪和新生仔猪易感,感染率高,发病严重,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重要传染源,健康猪与病猪、带毒猪直接接触可感染本病。本病亦可经皮肤伤口传染,猪配种时也可传染本病,也可经空气传播。该病流行期长,无季节性,仔猪死亡率高,母猪多为流产;

③乙型脑炎:本病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初产母猪、仔猪和育肥猪多发,人畜共患,夏秋季节多见,主要通过带病毒的蚊虫叮咬而传播,散发,感染率高,发病率低,绝大多数在病愈后不再复发成为带毒猪;

④猪瘟:猪是本病惟一的自然宿主,不同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猪均可感染,此病无季节性,发病率、死亡率均高,常呈流行性,流行期长,可垂直传播,当感染妊娠母猪时,起初常不被察觉,但病毒可侵袭胎儿,造成死产或出生后不久即死去的弱仔,分娩时排出大量的猪瘟病毒;

⑤蓝耳病:本病只感染猪,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猪均易感,但主要感染妊娠母猪和新生仔猪,仔猪死亡率高,母猪无死亡,感染母猪可明显排毒,如鼻分泌物、粪便、尿均含有病毒。本病传播迅速,主要经呼吸道感染,也可垂直传播,无季节性,感染率高,新疫区发病率高;

⑥布鲁菌病:本病的易感范围很广,但主要是羊、牛、猪,患病动物及带菌者经消化道、皮肤感染,通过交配及垂直传播。多散发,呈地方流行性,母猪感染只发生一次流产,妊娠母猪流产多在4周到12周时

2、从临床症状上进行区别

发病母猪都表现为多次发生不孕、流产或产出死胎、木乃伊胎,新生仔猪活力弱等共同症状。猪细小病毒病除以上症状外,母猪无其他症状,其他猪也大多无症状;乙型脑炎病猪多有神经症状,高热稽留,个别后肢轻度麻痹;猪伪狂犬病初生仔猪症状比较严重,高热、呼吸困难、四肢运动失调、转圈、呕吐、下痢,若神经症状出现于发病初期,死亡率可达100%,青年猪症状较轻,病死率低;猪蓝耳病仔猪表现为快速的腹式呼吸或喘气,死亡率80%~100%,疫区仔猪断乳后出现大量死亡,青年猪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猪钩端螺旋体病猪感染后大多数呈隐性感染,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呈急性经过,表现短期发热、贫血、黄疸等;猪弓形体病以3~4月龄的猪多发,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仔猪呈水样腹泻,半月后不死可康复,成年猪呈隐性经过;猪瘟、猪蓝耳病和猪弓形体病都有耳部、耳廓边、腹下、腿内侧皮肤出血、发紫;猪细小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布氏杆菌病、弓形体病为母猪无症状性流产、产死胎;猪乙脑病、猪瘟、猪钩端螺旋体病母猪表现发热等其他症状性流产、产死胎。

3、病理组织学进行鉴别

死胎、胎盘变化:猪乙型脑炎胎儿脑积水、皮下水肿;弓形体病、猪瘟产畸形胎;布氏杆菌病胎儿腹腔积水、皮下水肿、胎盘化脓;猪钩端螺旋体病、布氏杆菌病,死胎少见木乃伊化;猪瘟病猪解剖回盲口扣状肿,脾脏边缘出血性梗死;猪蓝耳病有不同程度的肺充血水肿,肺组织呈弥散性褐色病变。

4、防治措施

猪繁殖障碍疾病目前无良好的治疗药物,主要依靠注射疫苗预防。猪细小病毒的预防:初产母猪和育成公猪在配种前1~2个月接种疫苗。乙型脑炎的预防:对后备母猪在5~6月龄注射弱毒苗或灭活苗,每年两次,其他猪应在流行季节来临前一个月注射灭活苗。猪伪狂犬病的预防:母猪配种前及临产前1个月左右预防注射疫苗。猪瘟的预防:种猪每半年防疫一次,仔猪20和60日龄左右两次免疫,猪瘟流行区内,采用超前免疫。布氏杆菌病的预防:坚持每年进行检疫监测至少一次,一经发现,立即淘汰。

另外,除注射疫苗预防之外,还可以运用中药的抗病毒作用来做净化,配合着疫苗预防,效果更佳。疫苗预防,配合中药净化也是目前大多数猪场处理病毒性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猪场中母猪繁殖障碍类疾病的鉴别及防治措施
 
  •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现实中投资经营、诊断治疗等依据,敬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