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咬尾巴或咬耳朵是什么原因?6个原因和9种应对措施供您参考

猪咬尾巴或咬耳朵是什么原因?6个原因和9种应对措施供您参考已关闭评论
摘要猪咬尾巴和咬耳症是猪群中的猪互相残害对方,引起尾和耳伤残的一种残食癖,是目前规模化猪场和散养猪场都很常见的一个重要问题。轻者引起猪生长发育障碍,生产性能低下,重者可导致猪体的残缺或...
猪咬尾巴或咬耳朵是什么原因?6个原因和9种应对措施供您参考

病因

目前,本病发生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但根据发病情况分析,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① 猪患疥癣病而致皮肤发痒是引起猪间相互咬尾、咬耳的主要原因。

② 仔猪断奶分群并圈,大小不均,引起猪间的争斗、撕咬有出血后,其他猪就会群咬出血者而引起咬尾、咬耳现象的发生。

③ 猪场(户)自行用各种单体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抗菌促长剂配制日粮,导致微量元素在日粮中比例失调。猪食用后引起体内水盐代谢平衡紊乱,从而出现皮肤发痒、烦躁不安以及相互间的争斗和残食现象。

④ 猪群密度过大,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可激发咬尾。这样的实例是不胜枚举的。如某猪场,饲养密度超过2.5头/平方米,几乎50%的猪尾巴被咬掉。

⑤ 饲喂面积过小,也可激发咬尾;饮水不足,特别是没有自动饮水器的猪群,长期处于饥渴状态,咬尾行为增多。

⑥ 环境因素,空气闷臭,舍内潮湿,通风不良及各种应激反应,如:鞭炮声、汽车声、外界天气忽冷忽热、光照过强等。

症状与病变

咬尾与咬耳现象在发病猪群中咬尾的比例较高,咬耳的比例较低,咬尾、咬耳现象也有同时发生。咬尾、咬耳常常先在1-2头间开始。被咬烂的尾巴常吸引同群中其他猪来咬.最后造成大多数猪的尾巴被咬掉,剩下一个粗糙而流血的断端。断尾发炎肿胀,患猪就会表现疼痛。如发生严重感染,可引起猪的死亡。耳常被咬伤,大多呈双侧性。由于咬尾、咬耳引起严重的损伤和不安,因此影响猪的生产性能。

防治

(1)给仔猪断尾是一种被普遍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控制猪咬尾行为的办法。在仔猪出生的1-3天进行断尾。方法是离尾恨大约1-2厘米处,用断尾钳将尾巴剪除,并涂上碘酊。

(2)母猪产前l周用伊维菌素制剂内服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同时将产房用火焰消毒后.将母猪转入产房待产。仔猪在断奶前用伊维菌素制剂内服驱虫 l 次,同时用双甲眯兑水成油乳剂全身体表喷洒1次驱除体表寄生虫。生长猪在30千克左右、育肥猪在6O千克左右,用同样的药物和方法再各驱虫 1 次。彻底消除体内及体表寄生虫的侵扰。

(3)饲养密度一定要合理,不宜过大。参考密度:30-40千克体重,0.8头/平方米;50-70千克体重,1.0头/平方米;70-100千克体重,1.2头/平方米。

(4)猪群要保持一定的均匀度,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调群,个体重量差异不要过大,差异过大,就要出现以小凌大的咬尾行为。体重小的猪最具有攻击性,从外表看,嘴尖细长的小个猪往往是咬尾行为的发起者。在饲养过程中应及时发现并转走。

(5)饲料要全价,注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有条件的猪场应适当补充青绿饲料,如野草、水稗草、各种嫩绿叶、水生植物、细绿草、水葫芦。冬季补充胡萝卜,青贮玉米等能有效的控制咬尾症的发生。在饲料中加 0.5%-1.0%的硫酸钠、硫酸镁或口服石膏,每头每次5克.每天3次,共服3天.可获得满意疗效。

(6)当同群猪集体攻击1头猪时,可将被攻击的猪移走隔离,或用来苏尔溶液或市售“灭害灵”喷洒猪体及圈舍。目的是干扰猪的嗅觉反应。保证猪舍通风、卫生良好,以及减少圈舍周围噪音的干扰,使猪群生活在一个清洁、清静,舒适的环境之中。也可避免猪的不安及争斗现象的发生。

(7)已发生咬尾行为的猪群,定期(每周2-3次)补喂黄土,三灰(炉灰、烟囱灰、草木灰)和稻草等,咬尾症可逐渐得到缓解。但最好预防为主,经常给猪群补充黄土、炉灰、稻草、木头等能基本上杜绝咬尾行为的发生。

(8)根据国外经验,在密集封闭饲养条件下,猪易产生厌倦情绪,于是互相攻击。为分散其注意力,可以在猪舍悬挂旧轮胎、木头块、铁链或其他可供玩耍的物体,有利于避免咬尾行为的发生。

(9)对被咬伤的猪的伤口要及时进行处理.防止感染引起败血症的发生。

总结

猪群咬尾巴或耳朵的现象时有发生,虽然当时不会致命,但是如果从伤口继发感染其他病,后果还是很严重的,所以要及时防治。本文给大家总结了6个咬尾巴或耳朵的原因,以及9个应对的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猪咬尾巴或咬耳朵是什么原因?6个原因和9种应对措施供您参考
 
  •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现实中投资经营、诊断治疗等依据,敬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