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回升,对猪来说更适宜生长,但同样也利于各种细菌的繁殖。李氏杆菌病也属于在春季高发的一种猪病,临床症状有败血型、脑炎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和脑炎型链球菌、败血型链球菌的鉴别诊断有一定难度。本文为各位养猪朋友详细解析猪李氏杆菌病的详细症状以及防治方法,希望对您的养猪事业有帮助。
病原与流行特点
李氏杆菌病是由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也是多种动物共患的一种疾病。李氏杆菌对盐、碱溶液均有耐受性。常规的巴氏消毒法不能将其杀灭,温度在65℃时需经40分钟以上才能杀灭,但常用消毒药都能轻易将其灭活。
不同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猪都易感染本病,但育成猪最易感染。本病易感动物极多,除了猪以外,还有其他畜禽、鼠类。病猪、带菌猪和鼠类是主要的传染源,它们排出的粪、尿、乳汁及分泌物都含有本菌,污染外界环境,经消化道、呼吸道和损伤的皮肤发生感染,猪场鼠类和蚊虫也是不可忽视的传播媒介。饲养条件和环境因素的突然改变,也促发本病。此病多发生于冬季和早春,多呈散发,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
症状与诊断要点
本病潜伏期约为2-3周,短者数天,长者两个月。李氏杆菌在临床上有三种症状:
1、败血型。急性和亚急性多见于仔猪,急性败血症仔猪体温升高到41℃左右,基本废食,极度虚弱,呼吸困难,皮肤发绀,经过1-3天死亡。亚急性的有咳嗽、腹泻和皮肤发疹。慢性的多见于成年猪,体温可能下降到常温以下(35-36℃),不食、消瘦、贫血,怀孕母猪常发生流产。
2、脑膜炎型。多发生于断奶仔猪,也见于哺乳仔猪。病猪常兴奋、运动失常,有转圈、乱跑或倒地抽搐、口吐白沫、四肢空划等神经症状;反应性增强,轻微刺激即发生惊叫,死前四肢瘫痪。
3、混合型。此种类型较为常见,多发于哺乳仔猪,体温升高41-42℃,吮乳减少或不吃乳,粪干,尿少;病中、后期体温下降到常温或常温以下,多数病仔猪表现脑膜炎症状。
诊断要点:
1、诊断依据:畜禽、鼠类等多种动物易感,散发,出现神经症状,母猪流产等特点可以初步诊断。
2、实验室诊断:取肝脏、脾脏及脑脊髓液等病料,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如观察到紫色小杆菌,排除猪丹毒的情况下,可以确诊。
3、相似病鉴别:本病易与伪狂犬病、水肿病、链球菌相混淆。伪狂犬病传播快,3-10日龄哺乳仔猪最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病料接种家兔皮下,表现奇痒并死亡。猪水肿病,体温不高,断奶后仔猪易发,头部、颈部、眼睑水肿,相对好区分。与链球菌在外表症状上很难区分,只能通过镜检来鉴别,但由于治疗方法几乎一样,所以鉴别的必要性不大。
防治方法
1、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和抗血清等生物制品,主要依靠综合防治措施。加强猪场猪群的饲养管理,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发现病猪及时隔离。及时给猪群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定期灭鼠,严禁从疫区、疫场引进猪只。
2、发现YQ扑杀重病猪,然后深埋或化制。轻病猪用大剂量磺胺类药物结合抗生素(如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四环素等),治疗后可取得较好疗效。每千克体重用2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2-3毫升,氨苄西林4-11毫克,分边注射,1天两次,连用3-4天。若病猪有兴奋不它的神经症状,每千克体重可用水合氯醛1克,溶于适量水中,灌服;或用氯丙嗪注射液每千克体重2毫克,肌肉注射来达到镇静作用。
结语:李氏杆菌病在养猪场中经常发生,不过经常被误诊为链球菌或伪狂犬。尤其是当猪出现神经症状,如转圈、瘫痪、四肢划水等现象时,一定要仔细观察,用文中的方法来鉴别诊断,这样才能给予病猪及时的治疗,也能尽早给其他猪做正确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