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高热病和非洲猪瘟的区别是什么?
1、非洲猪瘟:属双股DNA病毒,非洲猪瘟科,非洲猪瘟病毒属,兼具虹彩病毒科和痘病毒科特性,有囊膜;非洲猪瘟病毒也是只有1个血清型,但有24个基因型(目前已报道);根据红细胞吸附抑制分为8个血清群。
流行于国内的毒株属于基因2型,与ELS和东欧目前流行的格鲁吉亚毒株同源性一致,属于同一进化分支,临床表现以急性为主。
非洲猪瘟病毒初次复制发生于小肠上皮的巨噬细胞和未分化细胞,会形成免疫抑制,并产生多种蛋白形成免疫逃避,接下来的复制发生于血细胞、唾液腺和生殖细胞;病毒编码的蛋白有160个左右,其中参与复制的蛋白大约为30个,其他的蛋白参与细胞凋亡的调节和破坏凝血机制。
非洲猪瘟病毒在疣猪、从林猪和非洲野猪体内可隐性带毒,还可在钝缘软蜱中增殖,使其成为病毒储存器。
2、高热病:正规教材和参考书上没有高热病这一名词,高热病是由于检测手段受条件所限、在多种诱发因素(如:热应激、玉米霉变、生产设备与生产方式等)影响,在未搞清楚或搞不清楚确切发病病原情况下,对具有高热症状的混合感染的通俗称呼;本文仅指2006年爆发的以蓝耳为基础的高热病。
高热病是以变异的江西株蓝耳病毒(美洲株发生了90个基因碱基对的变异)感染为基础的复杂混合感染的通俗称呼。
只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病,是一个量的概念,而不是质的概念,它没有特定的病原;混合感染达到一定程度,表现出一些特定的症状,就称为高热病,达不到这个程度,无特征症状表现就叫混合感染。
有资料显示参与2006年高热病的病原有:江西株变异蓝耳病毒、伪狂犬病毒、猪瘟病毒、圆环病毒等病毒;链球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支原体、弓形体、附红体等类菌体及玉米赤霉烯酮、伏马酸等饲料原料因素。
怎样治疗猪高热病?
1.长效土霉素注射液20mlkg体重,一次分点肌注。
2.10%长效磺胺间甲氧嘧啶注射液10ml25kg体重,地塞米松磷酸钠1-2mg10kg体重,混合后一次肌注。
3.10%安钠咖注射液10ml,一次肌注。
4.青霉素或阿莫西林2—4万单位千克体重,链霉素1—2万单位千克体重,清热解毒注射液30—50ml混合后一次肌注。
5.30%安乃近注射液10ml,盐酸氯丙嗪注射液2ml,盐酸异丙嗪注射液2ml,盐酸胃复安注射液1—2mg千克体重,复合VB10—20ml,盐酸山莨菪碱(654—2)注射液l—2mg千克体重,混合后一次肌注。
以上5种药物,每日同时注射一次,连用3—5天。
※注意:一般猪只出现厌食、食欲不振、体温升高最常用的药物就是抗生素,而生猪出现夏季“高热病”时,使用抗生素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起初也能缓解一些临床症状,降低体温,增加食欲,但如果临床症状反复发作而重复使用,就不会起任何作用,病猪会持续高温,食欲废绝,最后衰竭而死。
如果在重复使用抗生素无明显治疗效果的时候,人们认为生猪“高热病”不是一般的细菌感染,而是病毒感染,所以往往转而使用抗病毒的药物,也能暂时缓解临床症状,但一旦停药,病猪的病情又会恶化,最终还是持续高温,最终脱水,医治无效死亡。
这种病不仅发病急、传播速度快,还由于病原多、病因复杂,所以在使用抗生素或是抗病毒的药物时,不能从根本上对抗病猪体内的病原,彻底解除病根,因为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对抗多种病原。但如果我们从提高生猪本身的抵抗力,清热解毒、依靠生猪本身的免疫力来着手对抗、治疗这种疾病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防控方法就是改善猪的生活条件,从环境、营养、保健等多方面综合提高猪的抵抗力。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对猪舍和外环境、做好消毒工作,YQ发生时,每天一次,预防每周两次。发现病猪时,做到早隔离、早治疗,根据猪不同情况,配合保健方案,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给病猪投喂高能量饲料、维生素和足够的电解质,治疗病猪时,配合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同时,根据不同继发感染病症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