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年来猪瘟的流行有逐步上升的趋势且常常突然暴发,但以非典型、持续型感染病例为主;2、 猪场免疫计划不科学:母源抗体的干扰,免疫抑制性疾病、疫苗及其他因素的干扰;3、 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质量存在差异。由于生产应用中将该毒株适应各种不同的原代和传代细胞逐渐出现不同生产厂家疫苗免疫原性差异和猪瘟病毒毒力变异;4、 猪瘟疫苗生产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污染使得注射猪瘟疫苗后产生相应的抗体干扰猪瘟疫苗发挥作用;
高毒力的野毒株引起急性发病和高死亡率;中等毒力的野毒株造成亚急性感染;慢性感染产后的低毒力野毒株感染可引起亚临床感染和新生仔猪的死亡等;鉴于猪瘟对世界养猪业的危害和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控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猪瘟弱毒疫苗是猪瘟预防控制中使用最多的疫苗,与灭活疫苗相比具有产生免疫快、抗体持久的优点同时可以减少外源病毒污染保证质量稳定。1、毒株:目前世界各国主要推广使用的弱毒疫苗株有三大品系分别是中国的54-HI系,又称C株兔化弱毒疫苗、日本的GPE-细胞弱毒疫苗和法国的Thiveosal冷变异毒株。1954年周泰冲等将石门系猪瘟病毒适应家兔后选育出一株对猪基本无毒力仍保持HCV免疫原性的兔化弱毒-C株兔化弱毒疫苗,是世界公认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最好的疫苗株。因此,脾淋苗是沿用在弱化强毒、选育疫苗毒株时应用的技术。2008年中国兽要监查所等单位利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接种传代细胞成功研制出的新一代的猪瘟弱毒疫苗-猪瘟活疫苗,获农业部批准生产(宁宜宝、吴文福,2009)等。我公司已将该技术进行了转化,并结合我司80年的疫苗生产经验和先进设备运用到疫苗生产的实践之中-中牧ST猪瘟细胞苗。总之,要明确脾淋苗和细胞苗真正的对等或平行关系,或者现在给出它们熟优熟劣的结论为时尚早。从我们的试验检测和临床跟踪监测结果看,脾淋苗与ST猪瘟疫苗的抗原含量对健康猪群在合理免疫程序条件下足以有效抵御猪瘟的侵袭。因此,我个人认为用户选择质量稳定、信誉可靠的厂家生产的猪瘟疫苗为上上策。江西某猪场,采用普免的免疫方式对母猪和仔猪断奶前1周进行免疫1头份,仔猪首免后30天加强免疫1头份。场中常出现猪瘟的亚临床症状,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剖检发现脾脏、肠系膜、腹股沟淋巴结出血、肿大。诊断结果及分析:我司的联合实验室针对扁桃体检测,统计发现母猪带毒率为25.5%,带毒母猪所产仔猪猪瘟野毒阳性率为87.5%,说明母猪感染野毒的压力比较大,猪瘟野毒通过胎盘感染仔猪;对采集小猪的脾脏、血清等进行检测,检测到猪瘟病毒,说明该猪场的各个阶段都有猪瘟野毒的感染。免疫程序调整意见:该场的猪瘟感染比较严重,严格控制母猪带毒综合征和提高仔猪的免疫效果是问题的关键。推荐使用中牧股份的ST猪瘟细胞苗和脾淋苗的混合液,进行1:1配比,每头猪免疫2ml。对所有猪群进行普免,并辅助一些其他的保健措施,28天以后进行第二次普免。应用效果:免疫后3天后,猪场开始平稳,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采食量明显提升,二免后抗体水平无论是均一度、阳性率明显提升(见图2),离散度降低。二免后发现猪群无论从长势、毛色、生产成绩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图2、江西某场使用中牧ST猪瘟活疫苗和脾淋苗后的抗体合格率对比以上案例通过对免疫前、免疫后的对比发现,无论是从临床症状还是血清学检测抗体(分阶段分析:妊娠母猪、哺乳母猪、保育猪、育肥猪)等方面进行分析,两种疫苗混合使用,尤其是猪场中猪瘟比较严重,且存在免疫抑制性因素存在时,效果更明显,猪场恢复稳定更快。分析原因可能是两种疫苗混合后,充分将两种疫苗的优势,脾淋苗采自兔子的脾脏和淋巴结,本身作为免疫器官,含有细胞因子等免疫增强剂提高活苗本身特有的细胞免疫,细胞免疫在抵御野毒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如蓝耳病,产生中和抗体是在28天左右,早期的保护主要来自细胞免疫。另外,脾淋苗作为异源组织,疫苗进入机体后,会产生热反应,据研究该热反应能够加快调动机体产生针对猪瘟的抗体等。ST猪瘟抗原含量比较高,每头份病毒含量稳定在15000RID,能够有效抵御母源抗体及野毒的干扰,且据我司研究院研究发现中牧ST猪瘟活疫苗具有破除免疫抑制的功能。案例数据分析发现,该猪瘟脾淋苗与ST猪瘟联合应用对紧急预防接种比单用其中一种苗效果要好。面对当前猪瘟的流行趋势和现有猪瘟疫苗免疫失败的例子,一方面每个猪场应因地制宜科学制订免疫程序不可盲目跟风,接种疫苗应该结合有效密集的免疫计划,早期诊断和迅速淘汰等综合防控方法。以上仅代表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资料来源:中牧生物) -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现实中投资经营、诊断治疗等依据,敬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