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非先控蓝”,最近几年被养猪人频繁提起。其中的“非”代表的是非洲猪瘟,“蓝”代表的是蓝耳病。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非瘟和蓝耳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在同非洲猪瘟斗争的这几年时间里,我们发现,蓝耳不稳定的猪场更容易发生非洲猪瘟,发生非洲猪瘟后“拔牙”的成功率也偏低,自然损失也更大。
而蓝耳稳定猪场或者蓝耳阴性场非瘟防控难度更低,即便发病,“拔牙”的成功率也更高。
所以说,非瘟背景下,蓝耳病的防控格外重要。也可以说,要想防控住非洲猪瘟,要先做好蓝耳病的防控工作。
那为何蓝耳病会增加猪群感染非洲猪瘟的概率呢?
蓝耳病,又名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典型的免疫抑制性疾病。该病会导致生长育肥猪的胸腺提前退化,而研究发现,胸腺分泌的胸腺肽对于对抗非洲猪瘟病毒具有积极意义。
胸腺退化后,猪群不仅容易继发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支原体肺炎、链球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细菌性疾病,也增强了猪群对非洲猪瘟的易感性。
对于母猪来说,发情配种期和妊娠后期是其容易感染疾病的窗口期,窗口期内疚容易出现蓝耳和非洲猪瘟的感染,若猪群蓝耳不稳定,一方面会延长窗口期的时间,另一方面影响猪群免疫力,这两方面都会增加猪群对非洲猪瘟的易感性。
猪群感染蓝耳病毒后,病猪的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会受到破坏,而非洲猪瘟主要是通过口鼻感染病猪,黏膜损伤就会增加非洲猪瘟的感染途径。
另外,蓝耳病病毒同非洲猪瘟病毒进入猪群体内之后还有相类似的致病机理。
蓝耳病毒侵入机体后,首先会在巨噬细胞中复制,然后向淋巴器官和肺脏中扩散,并进一步在这两种脏器内的巨噬细胞中进行复制,通过各种机制导致细胞损伤并表现出临床症状。
非洲猪瘟侵入猪群体内之后,首先感染的是咽峡部的扁桃体,在扁桃体中建立病毒复制点,在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等细胞中进行复制,尤其会借助巨噬细胞的内吞作用入侵宿主细胞。
复制产生的病毒会侵入颈部和头部的淋巴结中,非瘟病毒也会随心脏运送到全身毛细血管,建立病毒血症,病猪表现为多器官组织的微血管损伤与破裂和Ⅲ型超敏反应。
从蓝耳和非瘟的致病机理中,我们不难发现,二者都是以巨噬细胞为复制位点,病毒大量繁殖后对机体造成损伤,猪群表现出全身症状。
非瘟和蓝耳很有可能会对机体造成协同损伤。
直到目前,非瘟都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也没有药物可以治疗,所以面对非瘟,养殖端只能不断在生物安全方面下功夫,寄希望于将病毒隔离在猪场之外。
可百密必有一疏,再严格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在执行时也会因为执行人的执行不到位而让部分非瘟病毒成为漏网之鱼进入猪场中,引起猪群发病。
当有非瘟病毒侵入到猪场,养殖户只能通过“拔牙”的方式,希望快速清除猪场内的病毒。
但市场上野毒和各种变异毒株并存,毒株多样性加剧,且相较于野毒毒株,变异毒株的致病力较弱,猪群发病率和致死率更低,“拔牙”难度也更高。
不论是前端的“严防死守”,还是后端的“拔牙”,似乎都不太灵了。
非瘟病毒的变异我们无法左右,非瘟病毒侵入猪场内我们又很难完全避免,这种背景下,做好蓝耳病的预防就显得格外重要。
如何防控蓝耳病?
目前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蓝耳病疫苗,也有对蓝耳病确认有效的替米考星和泰万菌素等抗生素可供选择,可直到目前蓝耳病的防控依然是个难点。
单纯依靠疫苗、药物,乃至生产管理都难以起到良好的防控效果。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同如下几个因素有关:
1、对于蓝耳阳性场来说,蓝耳病毒不是蓝耳发生的唯一因素
国内有超过95%的猪场属于蓝耳阳性场,但其中只有小部分会爆发蓝耳病,导致母猪流产、产死胎,保育仔猪呼吸道疾病高发,死淘率升高等问题。
这就说明促使蓝耳阳性稳定场向不稳定场转变除了蓝耳病毒之外,还另有他因。
我们认为主要是猪群长时间受到病毒、细菌和霉菌毒素等的侵袭,导致猪群处于亚健康状态,机体处于蓝耳病毒容易活跃的内环境。
2、蓝耳病毒不断变异
蓝耳病毒尤其善变,2016年之后,国内主流蓝耳毒株由高致病蓝耳毒株正在向类NADC-30like毒株转移。
2021年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国内蓝耳病病毒毒株以NADC-30like、NADC-34like和高致病蓝耳病病毒毒株为主,占比分别为34.7%、27.2%、26.7%。
最近几年,部分猪场还检测到了之前国内所没有的欧洲毒株。
蓝耳各种毒株之间的交叉保护力比较差,研究发现,市场上主流的蓝耳病病毒疫苗对NADC-30like和NADC-34like两个毒株的保护力都偏弱。
随着新变异毒株的流行,蓝耳疫苗免疫效果就变得越来越差。
3、蓝耳病毒存在垂直传播
在母猪胎盘屏障的保护下,仔猪在胎儿时期是不会被病毒所感染的,但蓝耳病毒却可以垂直传播,可以在妊娠后期穿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
仔猪出生时就已经感染蓝耳病毒,那后续疫苗和药物的防控效果自然就不理想。
蓝耳病的防控需要一套综合防控体系,尤其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一、闭群
虽然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猪场都属于蓝耳阳性场,但发病猪场依然是少数,多数场都处于稳定状态。
闭群是维持这一平衡的关键,因为从外引种很容易将其他蓝耳病毒毒株引入猪场,新毒株的引入就可能会导致猪场从蓝耳稳定转为不稳定。
二、提高猪群健康度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仇华吉研究员指出防控非瘟要提升猪群的“酒量”,而“酒量”就是猪群的健康度。
猪群健康度的评价指标常见如下几种:A、精神状态、采食量;B、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机体各常见疾病抗体水平;C、便秘、泪斑、铁锈线母猪比例;D、母猪各项生产成绩。
提高猪群健康度,“扶正”和“祛邪”缺一不可,需要根据猪群状态,定期给药保健。
扶正就是提高猪群对疾病的抵抗力和环境的适应力,可以通过给猪群饲喂一些具有补中益气作用的中药来完成。
祛邪就是清除猪群体内外邪等致病因素,可以通过给猪群饲喂一些清热解毒类中药来完成。
三、做好疫苗免疫
虽然蓝耳疫苗无法完全阻断蓝耳病毒的感染,但却可以减轻蓝耳病的症状,蓝蓝耳病疫苗的免疫依然重要。
此外,还需要做好猪瘟、伪狂犬、口蹄疫等基础性疾病的疫苗免疫。
四、做好猪群抗原、抗体监测
猪群由稳定转为不稳定需要一个过程,转变的过程会在抗原阴、阳性和抗体水平的变化上体现出来,定期做好抗原、抗体监测可更早得发现问题,将蓝耳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
具体的监测项目包括:母猪抗体水平、仔猪出生到育肥前期抗原状态、仔猪抗体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