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预防、控制与净化非洲猪瘟是可以成功的。”近日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闫之春表示,生产临床实践证明,非洲猪瘟防控是否成功,取决于对非洲猪瘟病毒本身、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的正确认知,以及是否采取有针对性的正确措施。
一、信号猪过了21天潜伏期可认为已经安全
闫之春介绍,在临床上观察到,我国流行的ASFV毒株,致死率很高。易感猪接触到致病毒株,通常在3~7天内即可观察到临床症状。如果没有任何隔离措施,中国株死亡率90%以上。发烧、出血仍然是典型的临床症状。临床观察给我们的启示是一旦出现有出血发热症状,说明已经感染数天,对有症状的病猪应尽快无出血处死、封装运出处置。这时猪群内可能已存在大量已经感染但还未出现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期的猪只。
有观点认为母猪或某些日龄、繁殖状态的亚群,比较容易感染非洲猪瘟。闫之春表示,临床观察发现,任何猪都是易感动物。我国流行的ASFV毒株,可以感染并致死任何生长阶段、任何繁殖期的猪只。出现临床症状、发病率的差异,不能简单归结于猪的差异,要综合分析感染源、栏舍类型,分析接触强度、频次,以更准确的识别出可能的感染途径,用于预防。
对于非洲猪瘟病的潜伏期,他分析,我国流行的ASFV毒株,从接触病毒至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可能不会超过7天,与东欧GJ对ASF病毒的研究结果十分相似。对潜伏期的认知,对追溯感染源、感染途径有重要意义;对复产也有指导意义,只要信号猪充分接触风险环境,过了2-3个潜伏期即21天后,如果未出现临床症状,完全可以认为已经安全。
二、降低病毒量,避免反复使用相同针头
闫之春认为,非洲猪瘟对某个猪群的影响是可以通过群体流行病学的科学知识来进行系统分析、界定的。尤其适合于通过分析非洲猪瘟病毒对群体的影响,更加针对性地制订防控措施。要关注某项可能带毒的生物安全风险事件,虽然病毒含量低,但是单位时间内很多猪、反复接触就有风险存在。比如饲料中含有极低病毒量,但因为是每天饲喂,只需百万分之2的感染率就有可能让猪只得病。所以应減少人员串栋、串栏、工具流动,不一定杜绝沒有病毒,但是降低病毒载量就有效。
感染非洲猪瘟后在猪群内还没传播开来,应该避免反复使用相同的工具、针头、徒手操作,减少每栏头数、每条饲槽水槽的头数。2019版猪病学中提到,ASFV在pH值4–10下,在无血清培养基中保持稳定,;但pH值低于4或者高于11.5,病毒几分钟内就会被灭活。非洲猪瘟病毒仅在活着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中才能大量复制,因此,血液仍是最重要的病毒复制载体,不用相同的针头很重要,避免血液传播。
三、加强猪只及环境采样及时发现传染源
“非洲猪瘟可以在群内传播,但场间、场内、舍内、群内病毒传播非常慢。”闫之春表示,早发现、早剔除,完全可以实现阻断新感染、阻断群内传播。猪场之间,甚至同舍猪群内,空气传播ASFV的几率很低。这也是我们能实现定点扑杀,全群净化的理论基础。对于ASFV舍内跨栏传播,除了直接口鼻接触外,更可能是较大尘粒、飞沫的物理携带。意味着舍内防尘、除尘,对降低传播程度,有实际意义。同时也给发病群早期诊断、精准扑杀提供了理论基础。
目前确认可以携带ASFV的载体传染源有猪肉、饲料、衣物鞋、尘粒、病猪。蚊蝇、粉尘携带病毒已经得到试验验证,东北、广西的田间试验,均已在苍蝇上检出,因此,除尘、防蚊蝇的空气过滤是有意义的。
在饲料是否带毒方面,行业曾经有过争论,但是实际生产中已多次检出。如何预防饲料带毒?高温制粒是否能杀死非洲猪瘟病毒?他表示,85度3分钟是可以杀灭饲料中的非洲猪瘟病毒的。而国外早年使用猪肉的实验证明,在猪肉加工时,只要超过85度,几乎可立即灭活。
在实践中,闫之春指出,快速qPCR方法,可以大量检测进入猪场的风险载体,及时发现污染源。为早发现、早剔除,阻止群内传播、防止病毒进入场内提供了可能。大大帮助了我国大型企业ASF的预防和控制。
非洲猪瘟发生以后,行业中出现了很多“神药”,宣称可以防控非洲猪瘟,闫之春表示,目前,尚未发现有可信的使用阴阳性对照组、多个重复组的试验,证明任何口服、注射药物能阻止感染群内病毒传播、减缓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因此,投资这类药物并无意义。
四、精准扑杀或被官方认可
政策对产业的影响很大。闫之春表示,当前的政策是“扑杀+禁运”努力实现净化,但是禁运在YQ早期被严重扩大化,省级行政区限运,多数生猪净调出省,仔猪、大猪无出路。发生YQ后,养猪场不敢报、不愿报、抛售病猪。个别基层行政部门随意扩大禁运范围,时有报道。地方业务行政部门也`不愿`出YQ,悄悄扑杀现象严重,对YQ控制有害无利。
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加强屠宰环节非洲猪瘟检测工作的通知,要求屠宰企业强制检测,但似乎并没有考虑给问题猪肉的充分出路,可能造成带毒猪肉大量下乡。屠宰场将来也要考虑问题猪肉的出路。
农业农村部还发布了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给的意见,闫之春认为,该意见的内容可理解为可因场定策,精准扑杀。允许实现阻断群内传播,防止减少感染其他猪群。
从行业的现状来看,未来我国ASF净化所需要的时间长短,将依赖于当前病死猪、带毒肉及制品的处理方式。他强烈建议ZF迅速建立大型、集中的病死猪、带毒肉处理厂,高温熟制并非不可行。
五、区域净化需先行在区内建立足够的种猪场、屠宰场、病死猪处理场等
闫之春将非洲猪瘟对行业的影响进行总结,他表示,非洲猪瘟2018年8月出现首例公开确诊YQ后,至当年11月初已在我国呈现多区域爆发的态势,进入2019年后,环境、物料、猪肉已被病毒广泛污染,YQ难以在短期内控制和清除。
但是,通过识别本场区域内关键的传染源、载体、传播途径,可以有效地阻止猪群感染,实现群体净化。通过检测和试验,采用有依据的风险因素分析非常重要。此外,应该明确重新定义非洲猪瘟的预防和控制方法。通过科学的采样方法、qPCR方法、快速检测方法,实现精准扑杀,群体净化,没必要无差异地全群扑杀。
今后大公司必将成为下一步中国猪肉供应的主体,更需要主动作为,积极更新预防、控制方案。尽早识别阳性个体,在YQ初期进行全群检测,主动预防,发现YQ,精准扑杀,以及时在猪群水平清除病毒。
对于养殖户期盼的非洲猪瘟疫苗,他认为任何活疫苗,均应在扩大实验的基础上,首先、确切地验证安全性,再行田间释放。仓促推出不安全的疫苗,虽然有可能减少部分猪的死亡,但是多国的尝试证明,ASFV疫苗免疫后,很容易大量出现组织器官(脾脏淋巴)带毒猪,造成全行业污染,贻害无穷。
我国非洲猪瘟的控制,今后一段时间最有效的方案,可能是在数个自然隔离条件好的区域,实现新时代的区域性病毒净化,最终实现全国净化,不应与病毒共存。但前提是要优先、尽快在目标区内,建立足够的种猪群,配套屠宰加工,建立足够的病猪集中处理设施,区域内全场户检测,发现YQ时快速精准扑杀,实现大区净化并非难事。无论如何,净化必将仍是最低成本的生产方式。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博士闫之春
六、非洲猪瘟病毒载体传染源很多,需对症下药!
众所周知,非洲猪瘟可以在群体传播,但猪场之间、猪场之内、猪舍之内以及猪群之间病毒的传播速度非常慢,并且非洲猪瘟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的几率很低,这一点也是实现定点扑杀,全群净化的基础。
一方面,闫之春老师表示,对于非洲猪瘟病毒舍内跨栏传播,除了直接口鼻接触外,更可能是较大尘粒的物理携带,这意味着猪舍内防尘工作需要加强,降低YQ的传播程度对猪场而言有实际意义,目前很多猪场都比较忽视粉尘因素!
另一方面,也有实验证明,猪肉、饲料、衣物、鞋、尘粒、病猪等都是可以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的载体传染源。在华南地区的田间试验中,在苍蝇腿上检测出非洲猪瘟病毒,蚊蝇及粉尘携带病毒已经得到试验验证。因此,闫之春老师表示,防蚊蝇的空气过滤是有意义的,鸟鼠蚊蝇传播的东西比我们想象的多,在中国,防鸟、防鼠、防蚊蝇的作用更加明显,在猪场安装侧墙卷帘及湿帘进风口的防鸟鼠防蚊蝇网还是很有必要的。
任何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都是基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从理论上讲,我们只要管控好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就可以阻止YQ的发生和蔓延,如果三个方面都做好了,疫病就会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净化。
七、qPCR方法:有效地预防、控制、净化!
随着非洲猪瘟来袭,国内荧光定量PCR实验室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已成为非洲猪瘟YQ防控过程中最常见的手段,闫之春老师也充分肯定了qPCR方法的意义!
的确,面对非洲猪瘟的威胁,我们逐步摸索出一整套完整的、新一代“全面检测+精准清除”技术,结合不断升级的生物安全措施,已经开始可以在实际生产中有效地预防、控制、净化非洲猪瘟病毒。据了解,不少大型养猪公司,在成功防控非洲猪瘟的同时,猪群健康水平、生产效率、饲养成本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一般而言,早发现、早剔除可以有效阻断新感染、阻断群内传播。猪群感染早期是可以在大规模出现临床症状前,通过检测可以发现病毒DNA。攻毒后,不同个体的临床症状、病毒血症出现时间有差异。但是病毒血症比临床症状出现早,可以qPCR检出!
经有关实验室攻毒试验证明,当非洲猪瘟潜伏期在3-5天时,接触猪将在6-10天内死亡;潜伏期在9天左右时,接触猪在接触后13-14天死亡。血液中最早可以在接触13天后检出DNA,口腔拭子、鼻拭子以及肛拭子中均可检出,但检出时间要晚1-2天,同居猪和部分接种群一样。
八、全面检测+精准清除,迅速实现全群净化
猪价高涨之下,养猪人“视猪如命”,对于非洲猪瘟不能抱带毒生产的侥幸,除了全区域扑杀或者全群扑杀,有没有其它解决方式?针对此问题,闫之春老师明确表示:(1)通过识别本场区域内关键的传染源、载体、传播途径,可以有效地阻止猪群感染,实现群体净化;(2)通过科学的采样方法、qPCR方法、快速检测方法,实现精准扑杀,群体净化,因此没必要无差异地全群扑杀。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检测和试验,采用有依据的风险因素分析非常重要,生猪行业可以重新定义非洲猪瘟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在我国,全面检测精准剔除的技术可以快速的净化一个群体的非洲猪瘟。不少集团猪场以及中小猪场都已经成功实现了群体净化,目前为止已经没有技术性障碍。闫之春老师指出,猪场检测个别阳性非洲猪瘟猪只之后,不一定要等到完全确诊,可以尽快地让可疑猪只和周边猪群通过全面检测,把周边受到威胁的猪只尽快地做离群处置,关键做好全面检测、快速采样、精准清除等工作。
闫之春老师总结道,大生产环境下,精准清除是可以成功的。猪场再也不用面临全区域扑杀,每个猪群都可以做到“全面检测+精准清除,迅速实现全群净化”!这属于全系列、整套的技术创新,而这已经成为大型养猪企业当前和未来几年,生死存亡、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技,全新的技术方案,已经呈现出更加光明的未来!
控制猪只感染,清除病毒也尤为重要,闫之春老师总结为如下五点:(1)高效准确的采样及鉴别诊断的检测方法,准确地在形成大量感染前检出阳性猪;(2)病毒传播速度慢,有一定的处理空间;(3)能够有效阻止已感染猪只的群内传播,能够尽快把易感猪“无害”清除移离;(4)环境污染不难清除;(5)能够有效且经济地阻止新的感染。
闫之春老师50分钟演讲从我国非洲猪瘟YQ发生与发展到猪场如何防控、净化非洲猪瘟病毒等方面徐徐展开,经验加实践,理论和干货的分享模式让养猪人更加坚定恢复了生产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