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产后体力消耗过多,导致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母猪因为产仔的需要,子宫颈要张开,这就给了环境中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等创造了条件,让它们有了进入母猪子宫内部繁殖的可乘之机,造成母猪产道的感染。
得了子宫炎的母猪断奶后发情期错后或者不发情,受精卵着床成功率低,返情率却非常高,非生产的时间明显增加,母猪生产的仔猪身体较弱,产后自愈能力低下。养殖户在母猪生产的过程中应该提前做好预防护理,及时发现趁早进行治疗,避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发展成为慢性和隐性子宫炎、化脓子宫炎,最后不得不做淘汰处理。
母猪的子宫由子宫体、子宫颈和两个子宫角组成,即为双子宫角型子宫。子宫体短、长约5厘米,而子宫角长达90~150厘米。子宫颈是从阴道进入子宫的入口,长达10厘米以上。从解剖来看,子宫壁从里到外分为三层,即内膜层、肌层和浆膜层。因此,子宫炎分为子宫内膜炎和子宫肌炎。
通常情况下会采用高锰酸钾或抗生素冲洗子宫,这种方式多用于牛羊子宫炎治疗,因为母猪子宫角比较长,多弯曲褶皱,药物灌注的时候是难以全部流出的,而且冲洗液还会破坏母猪子宫内的细菌平衡,很容易导致断奶后母猪发情不正常。因此,母猪产后用80~100毫升中药进行子宫灌注,不仅有助于子宫恢复,还能较彻底地排出恶露。但是母猪的子宫长且弯曲褶皱较多,灌注药物的时候只能到达子宫颈附近,这对子宫炎症的防治作用还是比较有限的。
对产后母猪输液,既可以补充体力,又可以缓解分娩疲劳、疼痛,还可以缓解因严重缺水或电解质不平衡引起的水盐代谢紊乱,但是静脉注射抗生素代谢加快,药物不能持续起效,就会造成输完液不久治病菌接触不到后续药物,而持续繁殖。若输液次数增加会加大猪场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执行起来难度较大。母猪产前产后的采食量低,单纯在饲料中添加药物,被母猪摄取的效果很差。
母猪产后消炎进行肌肉注射抗生素必须满足的四个条件:
- 选用的抗生素一定要有针对性。特别是对母猪子宫炎致病菌的针对性要强,母猪子宫炎的致病菌主要以大肠杆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化脓棒状杆菌、葡萄球菌、克雷伯氏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和厌氧菌也比较多。
- 选用的抗生素药效持续时间长。母猪产后的子宫颈口张开的持续时间约2~3天,一般的抗生素是需要多次给药,长效制剂则是根据药用时间给药的。
- 选用的抗生素穿透性一定要强。
- 选用的抗生素没有免疫抑制性。
常用抗生素优缺点对比:
- 头孢类抗生素的杀菌能力很强,抗菌谱广,但是很容易产生耐药性,第三代头孢菌素与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相比,对革兰氏菌的效果是减弱的。
- 青链霉素虽然成本低,但是穿透性很强,生殖系统药物的分布存在不足。
- 林可霉素对厌氧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但是抗菌谱比较窄,对革兰氏阴性菌效果不佳,林可霉素与壮观霉素配伍在饲料里添加,对母猪子宫炎有很好的防治功效。
- 恩诺沙星对链球菌和厌氧菌的功效较差。
- 四环素类药物对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是没有效果的,
- 土霉素属于广谱抑菌剂,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对猪附红细胞体和气喘病的治疗效果很好。但是土霉素与氟苯尼考、磺胺类药物一样对猪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性,是不适合用来防治母猪产后子宫炎的。
- 阿莫西林能到达青霉素不能到达的地方,如脑膜、皮肤、生殖系统等,对革兰氏阳性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梭菌、棒状杆菌、梭杆菌、丹毒丝菌、放线菌、李斯德氏菌)和多种革兰氏阴性菌(布鲁氏菌、变形杆菌、巴斯德氏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嗜血杆菌)具有抑制灭杀的功效。阿莫西林没有免疫抑制性,在防治母猪子宫炎的方面优势明显。但是阿莫西林对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是很敏感。
- 国内有些猪场对阿莫西林已经产生耐药性,选用之前保险起见先做药敏试验。常规的注射针剂一般都是一天两次给药,混悬液具有缓释长效的特点,这样可以减少工作量,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但是成本过高,养殖户可以酌情选择。
道氏养殖王老师养猪知识小课堂:
- 预防母猪产后子宫炎,定位栏的母猪粪便一天至少清理两次。
- 人工授精的时候消毒工作一定要全面彻底,最大程度减少母猪产后人工助产。
- 通过绩效考核等制度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保证母猪产后护理的质量。
- 母猪子宫炎症的发病原因很多,每个猪场甚至每个猪圈都不尽相同,细菌学检查和药敏试验不仅能够明确病原体、筛选敏感药物,对于治疗的效果具有很好的提高作用。(资料来源:道氏养殖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