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为什么总是母猪最先发病?原来母猪是最脆弱的

猪病防治非洲猪瘟,为什么总是母猪最先发病?原来母猪是最脆弱的已关闭评论

自2018年后半年爆发非洲猪瘟以来,无论是散养户还是集约化的规模猪场,都感受到了非洲猪瘟的压力。不管规模大小,一旦爆发非洲猪瘟,命运就是——清场。

关于非洲猪瘟,目前养猪业同仁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发病阶段:

母猪和非洲最先发病

传播途径:

主要为接触性传播,以携带病原的物品、车辆、人员为主

治疗方面:

任何药物和经典猪瘟疫苗治疗都无效,甚至出现肌肉注射后加快死亡的现象

处理措施:

无害化处理,周围三公里内全部清场

在如此多的非瘟病例中,有个现象值得关注——非洲猪瘟为什么最先感染经产母猪?

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兽医,我感觉有必要探讨其中真相,让养猪朋友们更好保护自己猪场免受其害。王老师查阅资料,和专家、多名养殖户讨论,最终总结以下几点原因:

人员接触

在所有猪群里,母猪是和人员接触频率最高的,特别是中小规模的母猪场。规模猪场里,后备母猪、配种期母猪、妊娠母猪、都是分舍管理的,其中配种期间的母猪,会和人员、物品接触频率最高,并且每次接触时间长,因为要进行压背、输精等工作,接触也会变得非常“亲密”。在小规模场里,很多场不同时期的母猪可能都在一个圈舍里,,因为某一头母猪需要某种操作,就会进来接触一次,这样接触的机会就更大,感染的风险就更高。

饲养方式

母猪与其他猪的饲养方式差别较大,无论是仔猪还是肥猪,基本都是大圈饲养,而母猪无论是妊娠期、哺乳期,可以说只要是配重之后的“猪”生,都是在限位栏或者产床那一亩三分地儿渡过。这样的设计有不可埋没的好处,比如减少运动节约饲料、防止流产、压死小猪等等。但是这样的生活环境,让母猪群大大较少了活动量,生命在于运动,缺少了运动的猪,当然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其实养猪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和丹麦等,一直在倡导动物福利,抵抗这种饲养方式。

耐药性与免疫力

刚才我们说了母猪群缺少运动,免疫力其实是较低的。更重要的是,我国中小规模养猪场的母猪饲料,基本是自配料,加上很多小养殖户没有清除霉菌毒素的意识,给母猪的饲料里,是长期含有低量的霉菌毒素的,而霉菌毒素对机体最大的损害是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经产母猪少则长一两年,多则长了五、六年,他们的免疫系统其实是很脆弱的。还有不可忽略的一方面,经产母猪往往生命周期较长,而母猪又经常用抗生素做保健、产后消炎、治病,我们知道,常用兽药也就那么几种,久而久之,细菌的在母猪群里的耐药性已经远远高于其他猪群。

总结

疫情传播的条件有三个:病原-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国家层面用捕杀、连片清场的方式正是在消灭病原,并且用生猪禁止跨省运输的方式来宏观地切断传播途径。大的养殖场会有较高的生物安全防控意识,那么,作为小规模养殖场,我们能保护自家猪场的方法也有很多,有三条一定要切记:

禁止收猪车辆和收猪人、推销饲料兽药的人进出自家场

多消毒,在门口设置消毒池、人员消毒同道

不用泔水以及动物源性饲料喂猪

(资料来源:道氏养猪宝典)

weinxin
猪价行情信息
微信关注公众号【猪价行情信息】
微信扫一扫,随时看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