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我抛出这个话题,大家会觉得很好笑,给猪打个针,我还不会打吗?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经常很多养殖户还是不会打针。
经常会药水泡出来,或者会把颈部打的肿起来。
这个是什么原因呢?
1.首先是可能你选择的针头型号不对。
小猪的针头太长,你会把小猪打坏的,母猪的针头太短,你就会把药水打到脂肪里面,会造成鼓包。
一般情况下10天之前吃奶的小猪,特别是三天之内的小猪,我们注射牲血素或者做三针保健的时候,最好的是选择7x13或者9×15的针头。
临近断奶或者刚刚断奶的小猪,我们可选择9×20的针头。
这样针孔比较小,针头比较长,小猪应激少,药水也不会掉。
平时我们的小架子猪或者肥猪,我们就选择12×20或者12×25的针头。
母猪我们可以选择14×38的针头。
2.我们在打针的时候经常会有药水漏出注射器。
这个主要有时候是刻度管已经破裂了,或者是注射器的螺丝没有拧到合适的位置。
还有种情况就是吸不上药水,很有可能是玻璃管已经破裂。
如果针孔堵塞也打不出药水,另外针孔用久了有毛刺也经常扎不进去。我们就必须换用新的注射针头。
3.错误的注射部位。
一般我们会要选择颈部肌肉丰满的地方进行注射。但是很多养殖户都是凭感觉打针。
如果打针靠背多一些,经常会出现出血。如果靠耳根太近也是一样的,药水也经常掉出来了。
所以合适的位置是隔离耳根2~3指宽的地方进行肌肉注射。猪的日龄越大就越远。
另外在注射的时候,如果是小猪,我们可以采用股内侧肌注。一定要打在内侧,不要打到骨头上。
4.错误的打针方式。
①打飞针。
打飞针不仅仅会造成药物的浪费,还达不到治疗效果。
如果有些猪实在难以进行肌肉注射,我们可以用钢丝绳套住猪的上嘴腭,然后再进行肌肉注射。
也可以在注射器前面装一个注射延长针,最好选择有一米长的延长针进行打针。
这个最合适给母猪注射,因为有些母猪性格暴躁,又不合适保定。另外有些母猪在注射药物的时候是大剂量注射,采用延长针进行注射的话,能够缓慢注射,这样能够节省劳动强度,同时药物缓慢注射能够降低药物向外泡的风险,减少猪的痛苦。
这种方法更加适合给一些大型牛进行肌肉注射,效果非常不错。
②单次给药的部位用量太多。
如果是水剂药物,一个部位多打一点没什么大问题。
但是有一些油剂药物或者说一些驱虫药就不合适一个部位打的太多,我们必须采用分点注射。
很多油剂药物不合适一个位置超过10毫升。
另外有一些疫苗我们可以采用交巢穴注射,比方说口蹄疫苗。这个地方进行注射比我们颈部肌肉注射效果要好,药水不容易出来。
③注射时针管里面有空气。
针管里面如果有空气,注射以后药物容易回流,容易形成鼓包化脓。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学会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