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英文名称: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英文名称: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简称:ASFV)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如非洲野猪、欧洲野猪等)引起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该病也是我国重点防范的一类动物YQ。
二、感染非洲猪瘟有哪些临床表现?
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最急性和急性感染死亡率高达100%,临床表现为发热(达40~42℃),心跳加快,呼吸困难,部分咳嗽,眼、鼻有浆液性或粘液性脓性分泌物,皮肤发绀,淋巴结、肾、胃肠粘膜明显出血,非洲猪瘟临床症状与猪瘟症状相似。
三、感染非洲猪瘟的病理变化
在耳、鼻、腋下、腹、会阴、尾、脚无毛部分呈界线明显的紫色斑,耳朵紫斑部分常肿胀,中心深暗色分散性出血,边缘褪色,尤其在腿及腹壁皮肤肉眼可见到。显微镜所见,于真皮内小血管,尤其在乳头状真皮呈严重的充血和肉眼可见的紫色斑,血管内发生纤维性血栓,血管周围有许多之嗜酸球,耳朵紫斑部分上皮之基层组织内,可见到血管血栓性小坏死现象,切开胸腹腔、心包、胸膜、腹膜上有许多澄清、黄或带血色液体,尤其在腹部内脏或肠系膜上表部分,小血管受到影响更甚,于内脏浆液膜可见到棕色转变成浅红色之瘀斑,即所谓的麸斑(BranFlecks),尤其于小肠更多,直肠壁深处有暗色出血现象,肾脏有弥漫性出血情形,胸膜下水肿特别明显,及心包出血。
(1)在淋巴节有猪瘟罕见的某种程度之出血现象,上表或切面似血肿之结节较淋巴节多。
(2)脾脏肿大,髓质肿胀区呈深紫黑色,切面突起,淋巴滤胞小而少,有7%猪脾脏发生小而暗红色突起三角形栓塞情形。
(3)循环系统:心包液特别多,少数病例中呈混浊且含有纤维蛋白,但多数心包下及次心内膜充血。
(4)呼吸系统:喉、会厌有瘀斑充血及扩散性出血,比猪瘟更甚,瘀斑有发生於气管前三分之一处,镜检下,肠有充血而没有出血病灶,肺泡则呈现出血现象,淋巴球呈破裂。
(5)肝:肉眼检查显正常,充血暗色或斑点大多异常,近胆部分组织有充血及水肿现象,小叶间结缔组织有淋巴细胞、浆细胞(PlasmaCell)及间质细胞浸润,同时淋巴球之核破裂为其特征。
四、非洲猪瘟的病原知识
非洲猪瘟病毒是非洲猪瘟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重要成员,病毒有些特性类似虹彩病毒科和痘病毒科。病毒粒子的直径为175-215纳米,呈20面体对称,有囊膜。基因组为双股线状DNA,大小170-190kb。在猪体内,非洲猪瘟病毒可在几种类型的细胞浆中,尤其是网状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中复制。该病毒可在钝缘蜱中增殖,并使其成为主要的传播媒介。本病毒能从被感染猪之血液、组织液、内脏,及其他排泄物中证实出来,低温暗室内存在血液中之病毒可生存六年,室温中可活数周,加热被病毒感染的血液55℃30分钟或60℃10分钟,病毒将被破坏,许多脂溶剂和消毒剂可以将其破坏。
非洲猪场可防可控,万一不幸感染,猪场应第一时间控制YQ,在第一时间确诊后及时拔牙式清除,“拔牙式清除”的办法既降低了疾病进一步传播的风险,又可以将损失降至最低。
现在猪场谈瘟色变,猪场一发现猪全身发红、耳朵发紫,厌食到不食,5-7天出现死亡,马上就怀疑到非洲猪瘟头上。这样怀疑有没有依据?猪场出现了如何鉴别和防控?
出现这种情况,并不见得都是非洲猪瘟,首先第一反应有可能感染的疾病是流感、蓝耳、猪瘟、非洲猪瘟,这也是大多数兽医的第一感觉。但其实全身发红并不能判断出哪种疾病,而不吃饲料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就是高温、发烧。下面根据现有症状具体分析一下:
非洲猪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疾病,现在很多猪场一出现猪高烧、发红就怀疑到非瘟头上,像题目中也比较符合,但要注意几点区别:
1、观察猪群后期病死率,发病猪,死亡率几乎接近100%。
2、体温升高,打退烧针退烧后,会反弹。
3、猪从厌食到不食,并伴发有呕吐和便秘表现,死亡前后吐血和便血情况。
4、个别猪打针血液凝固不良,顺着针眼出血。
非洲猪瘟由于没有有效的预防疫苗,也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所以只能是以前期的防控为主。平时在我们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GJ有关部门要求去执行,做好各项防控消毒工作,尽最大的努力保证养殖场的安全。在养殖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存在麻痹大意的思想,像以前一样散漫管理,靠天吃饭的思想一定要尽早抛弃,YQ面前人人平等,不会对你有任何的同情心,只要你疏于防范它就会钻趁虚而入。
眼前最重要的是如何保猪。在疫苗没推出之前,有效消毒、坚决切断和提高猪群的非特异性免疫力,依然是最靠谱的选择。
非瘟可防可控,我们要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每个流程做到尽善尽美,严防死守,我们的猪场就一定能活下来,现在有猪就有钱,活着就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