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养猪大会向来是养猪业最久负盛名的会议之一,历来会议讨论主题切合实际,内容与世界接轨,起点高、立意深、最具权威性、先进性,非常值得养猪人认真学习,本次继续分享第15篇系列内容:
会前论坛
生产管理-养猪繁殖
第十届李曼中国养猪大会会前论坛-生产管理-养猪繁殖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会议由河北农业大学李俊杰先生主持。
一、断奶前的日增重的影响
断奶前猪只的生长与其终生生产力联系紧密,尼尔森和罗比森(1976),弗劳尔斯(2009)及卡萨迪(2016)的研究都表明,断奶前的日增重(ADG)能提高猪只的终生生产力;
如何管理好断奶前的ADG?可通过策略性的交叉寄养,做好妊娠/泌乳管理(1、猪初乳的生产;2、哺乳期的喂养),对小猪进行补充饲喂
图 仔猪的营养管理
二、猪只空间的影响
没有强有力的证据显示过剩的空间会提高后续的繁殖能力;留出足够的空间,使生长速度不受限制,最高可达120公斤。
三、小母猪营养的影响
没有证据表明生长阶段的营养对随后的繁殖有相当大的影响。
四、利用遗传学来提高生产效率与利润
我们可以以每年2-3%的速度对经济上重要的性状进行遗传改良,通过两个过程实现
(1)决定如何进行交配 - 交配系统
利用异质性(杂交优势)和品种互补
(2)决定哪些动物要交配--选择
品种选择,EPD的使用
五、替代母猪的来源
通过外购和自我封闭式猪群系统都有优势
系统的选择取决于:
– 管理能力和愿望
– 疾病风险
– 预期的表现
– 可利用性
– 遗传成本
(1)外购猪只
优势
– 最简单的系统管理
– 最大限度地提高终端生产
– 供应商做 "基因工作"
劣势/挑战
– 替换的费用
– 健康风险
– 适应期
– 介绍的时机
(2)闭群生产
杜绝购买外来母猪
需要额外的管理能力
降低健康风险
减少终端生产
潜在的成本节约
纪律、时间、精力
六、替代母猪需要考虑的因素
遗传金字塔各层的雌性比例在不同农场可能有所不同
实施评价和选择母猪的程序
– 脚和腿的健全程度
– 强调质量
– 母体记录
– 物理结构/形态
– 避免出现异常情况
小母猪开发程序
七、选择自己饲养后备母猪
(1)做好管理,执行育种体系
(2)进行经济测算
一、定时输精技术是我国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以定时输精为核心的批次化生产,对提高猪场生物安全和养殖效益意义重大。
二、母猪定时输精技术概念及技术程序
定时输精:利用激素人为调控母猪的发情、排卵和配种时间,以实现猪群同期配种、同期分娩与批次化生产。可有效解决后备母猪隐性发情率高、配种利用率低的难题,便于组织批次化生产。
(1)后备母猪
(2)经产母猪
三、近年来我国母猪定时输精实践应用效果
1、建立了猪卵泡发育监测方法,优化了母猪定时输精技术程序
2、定时输精提高了母猪配种率与繁殖力
3、定时输精影响母猪产仔数的机制探索
4、定时输精关键药物研发取得重大进展
四、定时输精技术应用中需要商榷的几个问题
1、定时输精要不要选择有初情期的后备母猪?
有初情期的母猪促进了生殖器官的发育,增加了子宫重量和子宫角长度
2、无初情期管理的后备母猪诱导发情的必要性
(1)PMSG预处理可诱导母猪产生一性周期,即对母猪卵泡发育进行一次同步,处理后15天母猪卵巢处于黄体期。
(2)后备猪卵巢状态在黄体期饲喂烯丙孕素,其卵泡发育同步性和发育程度最高;排卵时间更为集中;妊娠率和产仔数更高。
(3)PMSG预处理优化后备母猪定时输精程序是可行的。
3、定时输精技术使用PMSG和GnRH的必要性
u PMSG+GnRH处理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后:
(1)发情时卵泡直径显著增大;
(2)断奶或停喂烯丙孕素至发情的时间间隔有缩短趋势或显著缩短;
(3)发情排卵更加集中;
(4)不影响母猪配种受胎率和产仔性能。
使用信息素检测后备及断奶母猪发情的结果和注意事项-现场经验之谈
一、实验设计
二、实验结果分析
参数 | 公猪处理组 BG n=45 | 费尔蒙处理组 PG n=43 | SE | P值 |
发情和排卵 | ||||
WEI h | 97.10 | 108.00 | 2.24 | <0.01 |
发情结束 h | 154 | 147 | 1.84 | <0.01 |
发情持续时间 h | 57.40 | 39.30 | 1.71 | <0.01 |
WOI h | 137 | 138 | 2.12 | 0.67 |
EOI h | 40.10 | 29.70 | 1.78 | <0.01 |
卵泡尺寸 mm | ||||
断奶后48h | 43.2 | 43.7 | 8.06 | 0.27 |
断奶后72h | 48.2 | 46.9 | 1.31 | 0.81 |
断奶后96h | 54.9 | 57.0 | 1.08 | 0.09 |
断奶后120h | 61.5 | 63.5 | 1.21 | 0.20 |
发情开始时卵泡尺寸 | 54.3 | 57.6 | 1.17 | 0.04 |
人工输精 | ||||
第一次人工授精 h | 123 | 126 | 1.6 | 0.14 |
发情至第一次人工授精 h | 26.20 | 17.90 | 1.07 | <0.01 |
第一次人工授精至排卵 h | -13.90 | -11.80 | 1.48 | 0.49 |
第二次人工授精 h | 132 | 136 | 1.91 | 0.43 |
发情至第二次人工授精 | 34.60 | 29.00 | 0.99 | <0.001 |
第二次人工授精至排卵 h | -5.50 | -3.50 | 1.82 | 0.21 |
产子性能 | ||||
总产仔数 | 15.0 | 15.0 | 0.38 | 0.63 |
产活仔数 | 14.10 | 14.50 | 0.37 | 0.24 |
死胎数 | 0.85 | 0.50 | 0.24 | 0.45 |
三、用于替代成年公猪:
• 在发情持续时间方面观察到统计上显著的差异。BG组(48±8) h高于PG组(39±7)h (p
• 这是因为操作人员在公猪在场的情况下更早的检测到发情症状
• 与BG组(33±5)h相比,PG组(27 ± 5)h的发情至排卵间隔缩短(p
• 然而,两组之间的断奶至排卵间隔没有差异。137h对138h p>0.05
• BG组72%,PG组71%的人工授精发生在排卵前24小时
• 两组中全部母猪在最佳生育间隔内都至少接受过一次授精(排卵前24小时到排卵后4小时)
• 两组的生育性能没有差异
• PG组中有6头母猪只接受了一次人工输精
• 两组之间出生的仔猪总数没有差异
四、讨论与结论
• 发情的持续时间取决于刺激的强度,以及公猪的存在与否
• 但是也有必要考虑每个操作员的发情检查时的主观因素
• 总的来说,我们在推荐授精方案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一、什么是超级母猪
超级母猪为总产仔数超15头(含),
1. 增加超级母猪数量可以成为改善猪场生产的工具,并降低产生成本。
2. 同样高产是把双刃剑,伴随着高产,会遇到产仔死胎增加,初生重低,断奶重低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应该一一解决。
二、超级母猪的实践现状
超级母猪PSY具有显著优势:超级母猪窝均产仔16.5头/窝,PSY相比低产母猪有显著优势。
超级母猪可以大幅度降低仔猪成本:超级母猪PSY是33.3,仔猪成本260元/头,显著低于低产母猪的仔猪成本;按照肥猪130kg出栏重,肥猪的猪苗成本仅为2元/kg,可有效控制肥猪成本在15元/kg以内。
三、超级母猪管理策略
1、更为严格的后备选育体系
2、超级母猪的筛选和淘汰
初产猪筛选管理:经过对3018头母猪的数据追踪对比,如果选择日龄210-260日龄之内的且产仔数超过15头的后备母猪,后续各胎次的生产性能也会持续维持在高产水平
经产母猪淘汰管理:经过对3018头母猪的持续追踪,经过分析对比,高产母猪群体产仔性能优于正常母猪群体。
3、高产带来的挑战
① 初生体重小
② 出生仔猪大小不一
③ 弱仔比例较高
④ 母猪奶水不足
⑤ 断奶前死淘率高
⑥ 断奶体重较小
⑦ 母猪掉膘严重
弱仔比例增高及对策:
4、超级母猪带来挑战的应对策略
①电子饲喂站(精准饲喂及母猪活动):
解决:初生重小、大小不一、弱仔比例较高;
②选配优质后备猪(14对以上有效乳头):
解决:有效乳头不足导致奶水不足;
③分娩舍日常管理(前期管理、后期巡栏)
解决:奶水不足、死淘率高、断奶重小、母猪掉膘严重。
5、超级母猪管理的提升结果
四、超级母猪下一步发展方向
1、高产母猪将成为农场生产群体的主力军
2、生产母猪更新率将提升至40-50%
3、随着育种工作的不断升级,超级母猪的标准也会随之增高
4、电子饲喂站的应用成为趋势,有利于高产母猪群体的潜力开发
5、关于超级母猪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会随着设备升级及技术革新逐渐被攻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