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计划完成分娩母猪产仔任务。
2、哺乳期成活率(断奶成活率)6-8月份92%以上,其他月份94%以上,全年平均达93.5%以上。
3、仔猪5周龄断奶平均重不小于8公斤,6公斤以下个体不超过断奶仔猪总数的8%,4周龄断奶平均体重不小于6.5公斤。
4、保持哺乳母猪体况,断奶时应保持中等以上膘情,无四肢伤残及皮肤病。
1、从妊娠舍每周一次接收临产母猪,赶母猪时应有耐心,禁止棒打及其他粗暴行为。
2、给母猪、仔猪提供新鲜、清洁的饮水。仔猪三日龄训练饮水。
3、提供新鲜、清洁的饲料,应特别注意:
4、保证母、仔猪有一个清洁、干燥、温暖、无贼风、无刺鼻氨味的环境。
5、维护产房内防疫卫生制度,应注意做到:
6、做好母猪和仔猪的疾病治疗工作,应注意:
7、做好打耳号、剪牙、断尾、补铁工作。对仔猪进行适当的调圈。应做到:
8、做好每周断奶工作,应注意:
9、正确、安全的使用各种设备,及时做好设备的维修和保养。
10、准确及时的做好各种表格的记录、整理上报工作。
11、根据免疫程序的要求严格做好母、仔猪免疫接种。
12、保持产仔舍地面、门窗、房顶、工具、各类设备的干净、清洁,必要时用石灰乳全部喷洒一遍。
1、认真彻底清洗产房设备,消毒后备用。
2、检查保暖及降温设备,维持舍内适宜温度。夏季最热不超过32℃,冬季保持20℃左右。
3、在分娩卡上注明预产期。
4、分娩前三天检查母猪乳房,观察有无乳汁流出,有无乳房炎发生,并作处理。
5、准备接产工具及保暖设备。
6、分娩前用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母猪乳房及阴门。
1、阴门红肿
2、频频排尿
3、乳房有光泽,两侧乳头外涨,用手挤压有乳汁流出,初乳出现后12-24小时内即分娩。
4、努责破水。
1、仔猪出生后,接产人员应立即用手将其口、鼻的粘液清除并擦净,再用抹布(接生粉等)将全身粘液擦净,发现假死猪及时抢救。
2、在完成“1”项后立即接种2头份猪瘟疫苗(根据实际情况是否需要)并称重(种猪称个体重)。
3、断脐一般可留5-6cm长,断后立即用2%碘酊消毒,并注意止血。
4、生后仔猪应尽快放入保暖箱,箱内温度应适合仔猪需要,一般在32-34℃,以后逐渐降低(每周下降2度)。
5、注射疫苗1小时后应帮助仔猪尽可能多的吃上初乳。
6、对确定难产(标准为母猪长时间剧烈阵痛仍产不出仔猪;或一头仔猪生下40分钟内不见另一头仔猪出生)的母猪采取必要的助产及治疗措施。对人工助产或生殖道有炎症者应立即进行冲洗、治疗。助产人员应注意手和手臂的消毒、修剪指甲。
7、产后24小时内吃足初乳后要编号、去牙、断尾,在3日龄内补铁剂150-200mg。
8、对弱仔可在哺乳前先口服稀释后的庆大霉素5-8毫升后哺乳,并以弱小者靠前的原则,3日内固定乳头,条件许可时可并窝,以实现满负荷带仔。在醒目处标明带仔头数。
9、饮水及补料:
仔猪在产后三日训练饮水,水中添加庆大霉素,应密切注意水质情况。
补料必须在生后7日龄开始,使用全价乳猪料。
(2) 每日两次以上,开始时每次补料量不超过50克/窝,待仔猪采食量增加后逐步加量。补料应在小猪活动高峰时进行。
(3) 20日龄开始增加补料次数,至断奶时,应达到每日六次。
10、对体重不足6公斤的弱仔猪可采取集中于一栏优饲办法(可另补铁200mg),但需转出。
11、生后10日内完成去势工作。
1、产仔母猪应注意限食,产后五日喂量可达产前水平,至7-8日可敞开供应(一般应达到5公斤以上,湿拌料为宜),饲喂母猪时要注意本着节约的原则,摸索饲料最佳添加量,日喂2-3次,已变质饲料绝不得再让母猪采食。
2、实行28日龄-30日龄断奶,35日龄转群(原舍饲养者除外),尽量同期一次断奶。
1、执行全进全出制,猪舍和临产猪均应认真、彻底清洗和消毒,消灭一切传染病源。
2、严格、认真的按免疫程序表的要求进行免疫接种。
3、认真清查、诊治每一头病(死)猪,掌握疫病动态,及时诊治并上报。
4、病仔猪不经主管技术。
(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