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圆环病毒病(病猪皮肤上出现紫色斑点)
也称为皮炎肾病综合征。刚开始猪的皮肤上会出现红色的斑点状丘疹,然后发展成圆形或不规则的隆起,并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的病变。而后它们从中心变黑,并逐渐扩展到整个丘疹。病变主要发生在背部,臀部和身体两侧。
此外,有些猪可能会发烧,食欲下降,体重逐渐减轻,结膜炎,拉黄色稀水便,体表淋巴结肿大,呼吸急促甚至死于死亡。
预防方法:
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消毒,做好新生仔猪疫苗免疫,断奶后定期加药保健,全面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母猪每年接种两次圆环疫苗,仔猪出生第14天首次接种圆环疫苗。
2.急性猪瘟(病猪皮肤上出现紫红色出血点)
也称为“烂肠瘟”,初发病时,通常会突然发生1-2头猪死亡,而无任何临床症状。几天后猪群依次发病,体温升至40.5℃〜41℃,持久不退。食欲不振,精神极差,嗜睡,发冷,挤卧在一块。结膜发红,有脓性分泌物,先便秘后腹泻。在耳根,腹部以及四肢内侧等处皮肤会出现指压不褪色的针尖大的密集出血点。病程为1至3天,死亡率可达90%。药物治疗无效。
预防方法:
没有针对这种疾病的特殊药物治疗,这主要取决于疫苗的预防。注射疫苗后,母猪应在繁殖前进行免疫。仔猪在28日龄左右进行首免,然后在70日龄左右时进行第二次免疫。
3.附红细胞体病(病猪皮肤上出现红色斑点)
也被称为“猪红皮病”,许多猪在患病初期食欲会不振,发烧,持续停留在40°C至41.5°C。全身皮肤发红。眼结膜潮红,一部分猪呼吸加快,一部分猪会发生呕吐,发病初期便秘,大便干燥如算盘珠样,后期腹泻,排出黄色或灰褐色水样便。尿液呈黄色或茶褐色。发病 5至6天后,在一些猪的脖子,背部,胸腹部,四肢内侧和皮肤上都会出现如绿豆至黄豆大的红点。发病8至9天后,红色点会变为紫色斑点,并且在背部的毛孔上会出现铁锈色斑点。有的猪无法站立。发病十几天后的猪皮肤会呈现苍白色。

预防方法:
本病无疫苗,只能使用药物来预防和治疗。四环素类和磺胺类药物常被用于本病的治疗和预防。
4.猪丹毒(红色斑块)
也被称为“打火印“(皮疹型),发病的前1-2天,在胸部,背部,颈部乃至全身,都会出现有界限明显的圆形,l菱形(更多见),有热感的,指压褪色的疹块,干枯形成棕褐色痂皮。病猪口渴,便秘,呕吐且体温高。在皮疹发生后,体温开始下降,病情得到缓解,几天到十多天后,病猪自行康复。
哺乳猪和刚断奶的仔猪发生猪丹毒时,通常会突然发病,表现出神经症状,抽搐,倒地而死。病程不超过一天。

预防方法:
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和疫苗免疫。治疗本病可选青霉素或头孢噻呋这两种抗生素。

5.寄生虫病
病猪表现为瘙痒,躁动,食欲下降,生长缓慢,料肉比高。病变通常首先发生在耳部,耳部皮屑脱落,然后出现过敏性皮肤丘疹,以后逐渐扩散到背部,躯干两侧和后肢内侧。猪经常在围栏,墙壁等处摩擦,严重时造成出血皮肤增厚,局部脱毛。

预防方法:
①加强环境卫生和消毒,每周对猪进行1-2次消毒。
养猪场应制定科学合理的驱虫模型,建议:
1.每年繁殖四头公猪,即每三个月繁殖一次;
2.分娩前15天驱除妊娠母猪;
3.仔猪和大猪(30公斤和100公斤)应驱虫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