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周期在2023年已经到底部,2024应该会有一个自然的反弹效应!今年,谁将是主要的去化对象?

猪周期在2023年已经到底部,2024应该会有一个自然的反弹效应!今年,谁将是主要的去化对象?已关闭评论
猪周期在2023年已经到底部,2024应该会有一个自然的反弹效应!今年,谁将是主要的去化对象?

刚刚过去的2023年,国内生猪市场持续周期底部震荡,行业迎来全面亏损,作为龙头企业的牧原股份也未能例外。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过去六年两会期间,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持续为养猪行业健康发展建言献策,围绕非瘟防控、种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广低蛋白日粮等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58项。而今年,在生猪行业深陷低谷之时,秦英林的建议案依然围绕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展开。

今年秦英林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提出的建议主要涉及五个方面,其中首当其冲即是要坚定不移加大技术创新,坚持长期主义,向下扎根,从技术元点出发,寻求突破,依靠创新驱动,提升养猪技术水平,助推养猪行业高质量发展。

回顾牧原三十年发展历程,牧原依靠科技创新,成长为了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打造了种、料、康、养等二十大钻尖技术。2022年,还提出了从技术元点发力,业务底层突破,从饲料、种猪、健康管理、养猪各个环节死磕技术,看到每头猪还有600元成本空间。

秦英林称,创新不单单是促进企业经济好、效益高的一项额外的举措,更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和灵魂,如果没有创新,就是重复建设、生产、劳作,背后是劳而无功。

“牧原既是创新的受益者,更是体验者。特别是当前智能化、人工智能的发展让公司看到,很多传统生产方式、产品一瞬间就失去了市场,这背后不是市场抛弃了我们,而是我们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是我们没有把创新作为发展根本导致的。所以今年,我们对创新理解提出了新的概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表示,今年全国两会上,他建议坚定不移推进疫病净化,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共建无疫区,提高养猪生产效率,打造高健康猪群,生产高品质猪肉;支持、推进合成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推进豆粕减量替代,增强粮食安全保障;坚持绿色发展。养殖场粪肥资源利用和高标准农田充分结合,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模式;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机制,推动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以产业问题、企业需求为导向,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形成合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对于各方面的创新发展建议,秦英林表示,当前我国养猪业存在技术对生产支撑不足的问题,需要持续对技术深度挖掘,才能使生产走向国际一流水平。当前牧原做疾病净化,是奔着世界一流、顶端的水平往前走。同时公司也要继续做合成生物,通过对小品种氨基酸的生产,让价格降下来,能够支撑生产应用,降低成本,让产品能够物美价廉。

经历了2023年的行业全面亏损,2024年以来生猪市场回暖预期增强。对于市场普遍关心的猪周期波动问题,秦英林认为,2023年的亏损符合经济规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属于正常情况。而按照经济规律,生猪周期波动在2023年已经到底部,2024应该会有一个自然的反弹效应。

“有人说2023年生猪行业面临困境,但我认为这不叫困境,而是挑战。行业是持续存在的,周期也是存在的,任何周期波动都有高有低,高时有高时的挑战,低时也有低时的挑战,挑战是持续存在的,但行业最终是进步的。对于企业来说,能够应对挑战,跨越低谷,才是彰显企业内在的力量的时刻。从发展的角度看,我们还能看到生猪养殖行业很多机会。”在秦英林看来,当前企业自身养猪还有差距,只要能够把技术提升起来,成本降下去,就能应对挑战。

今年,谁将是主要的去化对象?

农业农村部2024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的修订发布,对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区间进行同步下调,意味着生猪行业产能仍需进一步去化。

按照最新公布的保有量,能繁母猪存栏量在3588万-4095万头,则处于正常保有量的绿色区域范围内。截至1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67万头,环比下滑1.8%,减幅较上月扩大1.43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持续回落。虽然生猪产能已在绿色区域范围内,但仍较正常保有量富余167万头。在当前养殖技术水平逐步提升,能繁母猪生产效能继续提升,而需求端呈现相对刚性的情况下,未来市场或仍有一定程度的产能去化。

对比2023-2024年生猪自繁自养头均盈利与能繁母猪月度去化速度,发现2023年上半年自繁自养头均盈利月均值为-120.72元,而能繁母猪月度平均减幅在15.67万头左右;下半年自繁自养头均盈利值为4.49元,对应能繁母猪月度平均减幅为25.67万头。其中产能去化幅度最大为2024年1月的75万头,头均盈利为 -107.37元;其次为中部地区猪病集中发生的2023年10-11月,头均盈利为-47.11元。

整体来看,盈利亏损作为驱动产能主动去化的核心因素理论维持,但猪病集中爆发叠加养殖盈利亏损,是加速产能去化的核心因素组合。

结合卓创资讯监测的供需基本面数据,以及对未来猪价和成本的预测,推算生猪自繁自养月均盈利走势或逐步修复,并结合历史多年猪病发生时间规律,卓创资讯预测,按照当前的产能去化速度,在假设产能保持持续下滑的主基调下,2-8月能繁母猪或累计减少184万头左右,8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或减少至3883万头,与正常保有量比较接近,届时行业产能的初步去化或接近尾声。

从区域上来看,2023年四季度集中的猪病过后,中部地区产能去化幅度远超于国内其他区域。根据卓创资讯对全国重点省份能繁母猪存栏数据监测,过去一年能繁母猪去化幅度较大的省份为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北、河南和山西,主要是华东、华中及华北地区。去化幅度较小的省份为湖北、四川、广西、吉林、贵州、广东和辽宁,主要是华南、西南和东北地区,更多是目前的主要产区。因此未来产能去化的地区更多集中于东北、西南和华南区域,而中部地区或以稳定产能为主。

从市场主体行为角度而言,国内养殖群体分为中小场、散户和规模集团公司,对比来看,散养户通常需要较少的投资成本,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负债压力,集团养猪可以通过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和专业化的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和损失。因此在养殖方面各有优势,产能去化无法形成群体定向方式。从产能去化核心驱动因素角度,未来在成本控制、疫病防控方面处于弱势的能繁母猪产能,将是主要的去化对象。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随着集团养殖规模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行业养殖技术的不断精进,能繁母猪的基础保有量或继续动态调整,产能保有量更多趋向于市场结构变动下的动态浮动,而偏刚性的猪肉消费在促进未来规模化程度加深的同时,能繁母猪保有量的调整方向或仍继续下探为主。而绿色区域范围内的能繁母猪数量变动,将更多依赖于市场的自我调整。

免责声明:本文综合卓创资讯、网络整理主要用于供给大家学习、交流。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留言或电话联系我们,立刻删除!

猪周期在2023年已经到底部,2024应该会有一个自然的反弹效应!今年,谁将是主要的去化对象?
 
  •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现实中投资经营、诊断治疗等依据,敬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