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掉下7元/斤,猪价的“救命稻草”,要黄!

多地掉下7元/斤,猪价的“救命稻草”,要黄!已关闭评论
多地掉下7元/斤,猪价的“救命稻草”,要黄!

俗话说,顺水行舟,你就是不用力也能被推着向前走。但逆水行舟时,你可能用尽了力,仍然寸步难行,甚至被迫倒退。

这句话用来形容近几年的生猪市场再合适不过了。

想想前两年,猪市风头正盛,别说出栏多少钱,猪还在圈里时市场价格就已经是一天一个价了,养猪人赚得是盆满钵满。

也正是看到了这个红利,大批人开始涌入生猪市场,建猪棚、盖猪圈,买仔猪,育肥猪……就这么红红火火地干起来了。

市场的规律永远是,当一个商品价格上涨,大家一窝蜂式的涌入,占领市场,于是产能过剩,价格开始下跌,直到跌得一塌糊涂,很多人被迫离场,再进入下一轮的循环。

这个“配方”熟不熟悉?

没错,这一直是葱姜蒜的市场波动规律,而生猪市场也是如此。

经历了疯狂涨价后,开始进入到下行阶段,但是今年有两个反常:

一是产能下降不及预期,猪市“拐点”未出现。

2022年的时候,市场都在预判,包括官方也都在预判,猪价有望在2023年的下半年迎来拐点。

但是当市场预判高度一致的时候,市场行为往往也会高度一致,结果却事与愿违。

大家都想着拐点就要来了,于是放慢了产能去化的脚步,甚至有些养殖户反向补栏,以期提前布局,等待猪价上涨。

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即生猪产能去化缓慢,进而使得生猪存栏也持续高位,市场供应压力增加。

这也导致了猪价仅仅在反弹了一段时间后,便撑不住了,因为出现了第二个反常,即消费不及预期,猪价旺季不旺。

这也是压制猪价的主要原因。

本来随着疫情常态化以后,市场预期会迎来一波报复性的消费,事实上,在一些重要的节假日的时候,确实出现了报复性消费,但是却没能提振猪价。

为什么呢?

3个原因:

一是时间比较短暂。

这两年的消费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对年节的反应十分短暂。

比如在传统消费节日中,也确实有一定增量,但是节日刚一过完,需求又马上骤降。

而猪肉消费有一个什么特点呢?

就是从养殖端到终端消费中间要经历好几个环节,所以传导会产生延迟,所以还没等市场来得及反应呢,消费需求就过去了。

所以现实情况就表现为,节日提振失灵。

二是冻品库存高企。

受去年“拐点”预期影响,都想着是上半年低价收购,然后下半年拐点到来卖个好价钱。

所以去年上半年冻品库存也不断高企,但是拐点失效以后,这部分冻品库存也成了压垮猪价的稻草,使得猪肉供应增加,市场压力山大。

三是常态化消费明显减弱。

猪肉消费除了有旺季淡季以外,更重要的是它更是一种常态化消费,并不是仅依赖于旺季消费。

但是从去年至今,市场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消费低迷,无论是猪肉还是其他产品,均消费平平。

而就连传统的旺季也明显不及往年。

比如,中秋国庆作为下半年的重要节日之一,同时也是猪肉消费的重要节日之一,但依旧表现平平,以及到了年底传统的腌腊对猪价的提振也十分有限。

但是对于春节,市场仍有一搏。

但是进入1月份以后,猪价却连连走跌,近日多地猪价更是跌破了7元/斤大关,腌腊已基本结束,标肥价差缩窄,市场中大猪出栏明显增加,使得猪价连连下跌。

照这个发展节奏,市场一直期盼的生猪市场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春节备货似乎也要熄火了。

一是生猪供给仍然处于高位,叠加年后淡季风险增加,多数养殖户倾向于年前出栏,所以年前生猪供应压力不减。

二是按照今年这个节奏,年前备货的时间以及数量大概率都会缩水,消费恐难有太明显发力。

之前市场还预计年前猪价回涨或有望止损,但现在看来,这个预期有点艰难。

多地掉下7元/斤,猪价的“救命稻草”,要黄!
 
  •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现实中投资经营、诊断治疗等依据,敬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