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外种母猪繁殖障碍产生的原因
3.1 选种失误
缺乏科学的选种标准,特别养猪盈利市场上急需大量后备猪时,往往见母即留,将原来作肉猪出售的母猪也当后备母猪留作种用,引致生产性能低下。选种时,多关注毛色、头型、耳型和与瘦肉率高有关的体型,如臀部丰满、腹部收紧、背部肌肉发达。而忽视与繁殖力有关的阴部、乳房和四肢,以及来源血统、健康检疫等有关情况。肉用体型好的猪虽作商品猪的等级高,但繁殖性能就比较差,表现为不发情或发情症状不明显以及容易返情。生产实践证明:双肌背、双肌臀的猪产仔数少,繁殖障碍多,泌乳性能差,用选择商品猪的标准选种猪是个误区。此外若从多个猪场引种会增加疾病传播的机会。
3.2 过肥或过瘦
营养不良对后备母猪的生殖机能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母猪幼年发育不良,其不发情率明显高于正常的母猪。在养猪生产低潮时,为了节省开支,常用怀孕母猪料喂哺乳母猪,蛋白质和矿物质不足,导致母猪产奶量少,仔猪发育差,成活率低,母猪产后发情时间延长。反之,如果后备猪营养过度,生长过快,也会引起四肢骨骼负重不力产生腿跛的问题。母猪过肥也会使其性成熟推迟,严重时导致卵巢组织脂肪化而不能发挥正常机能,不再出现发情[2],一般认为达性成熟前日增重600 g,就已足够。初产母猪过度肥胖,会导致产后食欲不旺,哺乳期奶水少,仔猪瘦弱,母猪断奶后也难发情。
3.3 饲料发霉变质
据上海奉贤兽医站统计,除玉米外,豆粕、麸皮、鱼粉等原料中霉菌毒素的超标现象比发霉玉米更加严重。霉菌毒素引致母猪发情紊乱,不发情或假发情,屡配不孕,怀孕母猪早产或流产;仔猪断奶后7~10 d开始厌食,皮毛粗乱,皮肤发白,腹泻、消瘦、死亡;哺乳母猪采食量大大减少,引致泌乳量下降,仔猪饿死。饲料霉变是近年发生的“猪高热症”的主要诱因,占发病猪场的30 %,亦是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主要原因。霉菌毒素还可使公猪精液品质下降,射精量减少,严重者引致睾丸萎缩,不爬跨或爬跨无力。
3.4 饲养管理不当
后备母猪大群密集饲养或个体单圈饲养,可导致初情期延迟,最好每圈饲养6头左右。限位栏饲养以及运动不足,对繁殖性能亦有影响。猪舍温度过高或过低,卫生状况差,公猪对母猪刺激不足也会影响后备母猪不发情或发情延迟。相反第一胎生产时,如果营养不良,体重消耗大,特别夏季食欲差,采食量小,哺乳期掉瞟严重,断奶后体况难以恢复,亦会影响正常发情。
3.5 后备母猪过早配种
从欧美引进的瘦肉型猪,体重应在130~140 kg才实行初配,有些猪场为了追求及早上市卖个好价钱,在后备母猪第一次发情或在210日龄以下,体重100~110 kg就配种,结果受胎率低,产下仔猪头数少,仔猪瘦弱,母猪断奶后延期发情。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养猪赚钱高潮时或初次饲养外种猪缺乏经验的猪场。
3.6 后备母猪身体发育尚未成熟
体格小,身体脂肪能量贮备有限,胃肠容积小,无法采食大量的饲料,导致产仔数少和产后奶水不足。后备猪的骨盘与产道相对于经产母猪偏小,子宫收缩力弱,容易引起难产。如果配种日龄提前或体重未达到规定标准时就配种,上述问题会显得更加明显,因此初产母猪产仔数相比较经产母猪大大减少。
3.7 疾病感染的影响
后备母猪进场时间短,没有经过本场大肠杆菌感染,体内没有相应抗体,猪瘟抗体和其他抗体水平也较低,所以容易感染疾病。猪的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猪细小病毒感染、伪狂犬病都会引起猪的繁殖障碍,表现母猪不发情或屡配不孕,返情率高,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公猪睾丸肿大萎缩,丧失配种能力。为此,必须做好免疫接种,实行自繁自养,多点式生产,全进全出,做好猪场清洁、消毒、隔离、灭蚊、灭蝇、灭鼠等工作。
3.8 热应激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使我国热季延长,在长江以南地区超过28℃以上的日平均气温多达两个月以上,热应激使母猪垂体——性腺系统抑制,神经——体液调节紊乱,引致猪采食量下降,使母猪发情延迟或不发情,配种受胎率明显下降。热应激使公猪精液品质下降,射精量少或不爬跨,这也是影响母猪受胎率低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