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作为饲料原料中占比较大的品种,今年以来玉米价格更是几乎呈现单边上涨趋势。今年1月至今,玉米期货价格累计涨幅已超过40%。
“10月份以来,南方市场玉米价格较节前上涨100元~170元/吨,新季玉米上市后价格不跌反涨,产区新粮上市不快,下游供应偏紧,供应紧张的格局推高玉米市场价格。据监测,截至10月16日,全国玉米价格收于2386.5元/吨,环比上涨5.74%,同比上涨31.36%。”卓创分析师陈庆庆表示,产区客观方面因倒伏、降水等影响收割进度,以及主观方面受贸易商和深加工厂家收购积极的影响,新粮上市节奏较慢,加强了销区市场供应偏紧的态势。从销区角度来看,今年国内玉米主产区挺价战线稳固,东北粮保持高位,拉涨了其他地区粮源。
同样受供应紧张影响,今年国产大豆价格也一路飙涨。生意社分析师李冰表示,国内大豆价格3月开始一直大涨,9月国产大豆价格已经高达2.6元/斤,今年10月大豆开秤价格2.1元/斤,较之前的1.8元/斤,已经涨了0.3元/斤。由于新季大豆上市量相对较少,终端采购热情较高,国产大豆价格继续上涨,达到2.2元/斤左右。
河南鑫欣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6万余头生猪存栏量的规模化养殖公司,该公司拥有自己的饲料加工厂。公司总经理张新宇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他们既从农户手里直接收玉米,也向收购企业购买玉米。
张新宇坦言,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玉米的价格每吨上涨了20%以上。“去年玉米收购价每吨还不到2000元,大概是1800~1900元的样子,现在实际成交价已经涨到每吨2400元~2500元了。”
对一个规模化养殖场而言,玉米价格的上涨也意味着饲料成本大大增加。
“饲料成本的增加,也会带动猪肉价格的上涨。”张新宇解释,饲料的原料包括玉米、豆粕、麸皮等很多种,按照目前的料肉比来算,这些原料的成本增加,使得一斤猪肉大约要多增一块钱的饲养成本。
福建南平一家生猪养殖企业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最近几个月玉米价格已经涨了好几次。“半年前的玉米价格大概是2000元/吨,现在已经涨到2600元/吨,每吨涨了600元,换算成全价料,上涨的幅度大概是600✖60%=360元/吨。”
该企业负责人解释说,这就相当于玉米价格上涨带动生猪饲料价格也跟着上涨了360元/吨,如果加上豆粕其他原料涨价,一吨饲料的价格估计会上涨超过400块。
当被问及如何应对玉米涨价导致的饲料成本增加时,该负责人坦言,“这也没有办法,饲料是必须要用的。”
近十年来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单位:千公顷)
伴随玉米价格上涨,下游饲料企业开始积极询价采购替代品,其中以陈稻谷和陈小麦的关注度最高。
10月21日,在农业农村部就2020年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形势举行的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总经济师魏百刚表示,近期,由于玉米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企业收购小麦用作饲料的情况。从经验来看,小麦价格是玉米价格的“天花板”,小麦饲用量增加就会抑制玉米价格上涨,玉米价格下降以后会促使饲料企业减少小麦的使用,所以长期来看,用小麦替代玉米的可能性不大。
“往年都是用大型的收割机收玉米,正常15亩地大概也就500块左右的费用。今年车进不去,有积水和倒伏的地都要靠人工,每人每小时20块钱,按照正常的工作量算下来,15亩地都收完大概要花3000块左右,这个成本就太高了。”该农户说。
不过,在唐海波看来,玉米上涨的主要原因还是区域内玉米加工能力增加以及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旺盛,从而导致供应趋紧。“东北主产区的价格涨了,南方销区也得涨。”
在张新宇看来,玉米价格上涨首先与大豆的进口减少有关。大豆是重要的饲料用粮,大豆供应减少需要玉米来替代,这样玉米的需求量就会增大。
另外,近一段时期我国生猪存栏量一直在稳步恢复,福建南平一养殖企业负责人表示,生猪存栏一旦增多,对饲料的需求就会增大,玉米供应就会跟着趋紧。
短期来看,产区上量缓增叠加下游饲料企业补库,产区难寻低价货源突破口,玉米价格仍以高位盘整为主,但在目前价格之下,陈稻谷及陈小麦对玉米的替代作用已经出现,与玉米价格形成牵制,目前南方市场玉米价格基本达到阶段性高点。
对于后市玉米价格走势,唐海波分析认为,近期内价格很难出现下降。
- 微信扫一扫或长按二维码进行识别,每天报猪价
-
- 微信扫一扫或长按二维码打开名片,免费问猪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