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良好运转的母猪场,需要一个淘汰与引进机制,这样母猪场才会井然有序,生机勃勃,越来越好。养猪场要经常淘汰一些年老体弱、发情迟缓、泌乳能力差和有繁殖障碍、肢蹄病的母猪,也需要引进一批良好的后备母猪。
关于如何淘汰和引进后备母猪的一些好建议,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下,希望对优化猪群结构,想养出高产母猪的你有所帮助,具体如何提高母猪群的生产效能,又该淘汰什么样的母猪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10类母猪”再舍不得也要淘汰。
一、优化猪群结构,依胎龄进行淘汰
根据母猪群的胎龄结构,母猪群中各产次母猪的比例保持稳定,1~7胎次母猪的理想比例结构分别为20%、18%、17%、16%、14%、10%和低于5%,这样就是一个比较健康的种猪群结构,如果母猪的母性、产仔数量、哺乳性能等特别好,可以延长一胎淘汰时间,但最长建议不超过8胎。
二、后备母猪超过8月龄还不发情的
后备母猪性成熟的月龄随品种、气候、饲养管理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早熟品种的我国地方猪种一般在3月龄左右就开始发情,培育品种及其杂交品种母猪性成熟较晚,一般在5月龄左右开始发情。正常的做法是在160日龄后就要跟踪观察发情,6.5月龄仍不发情就要着手处理,综合处理后达240日龄仍不发情的母猪即可淘汰,时间太久则造成饲料浪费,得不偿失,这样的后备母猪应该淘汰。
三、断奶母猪两个情期(42天)以上或2个月不发情的
通常母猪断奶后很快就会发情,其发情出现的时间平均为断奶后7天,最早的为2天,最迟的为17天。仔猪断奶后14天以上,经过合群、放牧运动、公猪诱情、补料催情,药品调理等处理后仍不发情的母猪,甚至超过30天还未出现发情征象、或母猪经久不再出现发情,这样的母猪应该淘汰。
四、母猪配种后,反复发情、屡配不孕的
一般来说配种配不上有很多原因,霉菌毒素、子宫炎症、持久黄体都有可能导致配不上种,并且配种后呈现再发情的现象,如果连续配种三次都不成功,就是我们常说的屡配不孕,对于配种后反复发情两次以上的,或经配种3个发情周期才受孕,以及屡次配种仍不能受孕的母猪,建议应该淘汰,饲养的价值、意义不大。
五、母猪连续二次、累计三次妊娠期习惯性流产的
导致母猪流产的因素比较多,如饲养管理原因、应激原因、疾病原因等等都会出现导致母猪流产的情况,如果母猪连续两次、累计三次妊娠期习惯性流产的,饲养的效价比大打折扣,以及有遗传缺陷和习惯性流产医治无效的母猪要坚决淘汰。
六、母猪连续两胎活产仔数少于7头仔猪的
淘汰连续两胎以上,活产仔数少于7头仔猪的母猪,但对于初次配种体重太轻、妊娠期存在过渡饲喂、哺乳期失重过多、断奶体况差的母猪不包括在内。经产母猪累计三胎次,活产仔猪窝均7头以下的,也建议应该淘汰,饲养的价值、意义不大。
七、母猪泌乳效能差的应该淘汰
母猪泌乳能力差,无效乳头超过4个或无乳少乳,经过催乳后仍不能正常哺育仔猪,即所产仔猪21日龄平均体重低于5kg的母猪,或者经产母猪连续二胎次、累计三胎次哺乳仔猪成活率低于60%,建议应该淘汰,饲养的价值、意义不大。
八、母猪身体机能异常的应该淘汰
母猪过肥或过瘦,采取多种措施调理后效果依然不佳,或者母猪患有肢蹄疾病、或肢蹄受伤产生障碍,有关节炎、行走困难或不能正常行走的母猪,及患病15天以上未能恢复的母猪。
九、母猪有生殖系统问题难愈的应该淘汰
母猪经常出现产仔困难、子宫收缩无力、难产,连续2胎以上需要人工助产,以及患有乳房炎、子宫炎、阴道炎,泌乳能力下降,经药物处理而久治不愈的母猪应予以淘汰。
十、母猪经调理无法改变的应该淘汰
母猪母性不强,拒哺、咬仔、弃仔、食仔、患病毒性传染疾病等,并屡调难好的母猪,以及生产畸形(疝气、隐睾、单睾、锁肛)有遗传特征、以及后代生长速度、胴体品质等指标均低于平均值的母猪。
淘汰说着容易,做起来比较困难,养猪时间久了,难免会对母猪存在一种感情,正是这种感情造成了本该淘汰的母猪,养殖户不忍心淘汰,总幻想着它还能好,可被现实一次又一次的打脸,使得自己和母猪本身的利益都不能得到最大化发挥,本着养殖利益最大化和优胜劣汰的原则,该淘汰的母猪就应该淘汰,掌握断舍离才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