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症状及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症状及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措施已关闭评论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症状及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措施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疱疹病毒Ⅰ型引起的一种致多种家畜、野生动物主要以发热、奇痒(猫、狗和小鼠) 、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猪伪狂犬病具有病死率高、传播快、流行范围广、传播途径多、病原体顽固等特点,我国自1948年首次报道该病以来,已有多个地区报道伪狂犬病的流行,该病已成为危害中国养猪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给无数猪场带来了灾难性的经济损失。随着我国规模化养猪趋势的快速发展,2000年左右大面积暴发了伪狂犬病YQ,随着伪狂犬病弱毒疫苗的大面积使用,基本控制了伪狂犬病的爆发和流行,有一定数量的猪场已经实现了伪狂犬病的净化。但最近几年,整个全国猪伪狂犬病在规模化猪场有抬头趋势,在个别散养户的猪场也出现了伪狂犬野毒感染的问题,而且死亡率很高,因此,猪伪狂犬病在目前的防疫形势下依然不容忽视,应引起猪场管理者高度重视。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症状及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措施。
1、病原
猪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甲型疱疹病毒亚科,猪疱疹病毒属。病毒形态为圆形,粒子直径150-180nm,核衣壳直径为105-110nm。病毒粒子最外层为脂质双层结构的囊膜,囊膜表面有长8-10nm的纤突,呈放射状排列。该病毒只存在一种血清型,但不同毒株在毒力和生物特性等方面存在差异。该病毒具有泛嗜性,能在多种组织培养细胞中增殖,以免肾和猪肾细胞最适宜增殖。猪伪狂犬病毒在外界条件下较为稳定,在低温潮湿的猪舍,病毒能稳定存活1个月,在高温干燥的条件下,尤其是在阳光直射下,病毒可很快失活。在55℃50min、80℃3min或100℃瞬间可将其杀灭。该病毒对福尔马林、氢氧化钠、乙醚、氯仿等多种化学消毒药较敏感。
2、流行特点
伪狂犬病毒呈世界性分布,发生和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点,以寒冷的冬季发病率较高,其他季节也有发生。猪伪狂犬病毒可引起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感染,猪是该病毒的储存宿主,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有易感性,但症状不一,以15日龄的新生仔猪死亡率最高,随着猪年龄的增长,死亡率也随之降低,成年猪发病只表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不会出现死亡。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该病重要传染源。该病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行水平传播,也可通过配种、精液、胎盘进行垂直传播,健康猪可通过直接接触病猪、带毒猪而被感染,或接触了被其污染的空气、饲料、饮水、器具等被感染,也可通过带毒的动物而感染。另外,猪场引进公猪或精液也可能带毒,隐性感染的种猪,在其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存在病毒基因组,当气候突变、营养不足、应激反应和免疫抑制疾病发生时,病毒基因组转录活跃,产生子代病毒,成为新的传染源,这也是猪场内病原循环传播的重要原因。
3、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不同年龄阶段的猪,其临床症状表现有差异,以哺乳仔猪最为敏感,病死率达100%,15日龄以内的仔猪常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下降,体温升高,出现下痢、呕吐症状,呼吸困难,后期出现共济失调、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发病3-7天衰竭而死。断奶猪也能引起死亡,死亡率在40%-60%,症状同上,病程稍长,耐过猪常有后遗症,往往发育不良。成年猪感染常不表现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通常不发生死亡,耐过后可长期潜伏感染、带毒或排毒。怀孕母猪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繁殖机能障碍,母猪屡配不孕,返情率增高,出现流产、产木乃伊胎、死胎等现象,所产弱仔猪出现腹泻、呕吐、运动失调等症状,1-2天内死亡。公猪感染发生睾丸肿胀、萎缩,丧失种用能力。本病无特征性病理变化,剖检可见上呼吸道淋巴结肿胀、化脓、出血。仔猪及流产胎儿的肝脏、脾脏和肾脏表面形成非常典型的黄白色坏死灶。可见肺水肿以及肺脏表面散布弥漫性出血点、坏死点、坏死灶。脑膜明显出血、水肿,脑脊髓液增多,脑皮质沟回变平。心肌出血,心肌呈白色条纹状坏死。
4、诊断
根据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剖检变化等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还需进行实验室检查,猪感染该病常呈隐性感染,因此实验室诊断应采用血清学的方法,包括血清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荧光抗体试验以及酶联免疫测定等。
5、防控措施
该病目前没有特效治疗药物,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猪伪狂犬病的最有效措施,可从根本上预防病毒的发展和传播。目前常用的猪伪狂犬病疫苗有弱毒苗、灭活苗以及基因缺失苗三种,其中基因缺失苗免疫原性较好,而且便于进行抗体检测。疫苗可对种猪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种猪在第1次注射疫苗以后,间隔4-6周注射1次猪伪狂犬疫苗,达到加强免疫的作用,在每次产前1个月左右再进行1次免疫注射。留作种用的仔猪在断奶时进行第一次接种,4-6周后再进行1次加强免疫,以后可按照种猪的免疫程序进行接种。商品猪在其断奶时进行一次接种,免疫力可持续出栏。加强疫病监测,定期检查猪群抗体水平,对猪群采取血清检查,由于生猪在感染伪狂犬病毒后无法根治,且终生带毒、排毒,对发现的阳性猪要坚决进行淘汰,ST进行无害化处理,使用伪狂犬病基因缺失弱毒苗对没有发病的猪进行紧急接种,以防止YQ的进一步扩散。
当前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1、猪伪狂犬病的现状
河南的多个规模化猪场以及散养户暴发了疑似猪伪狂犬病的传染病,并从猪场送检病料中分离、鉴定出猪伪狂犬病病毒。部分规模化猪场在进行实验室伪狂犬病 gE 抗体检测时,发现其阳性率升高,有的甚至接近100%。具体情况表现如下:
(1)大部分发病猪场猪群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gE抗体阳性率接近100%。有部分猪场仅发现gE抗体阳性率上升但没有临床症状,同时发现gB 抗体阳性率偏低。
(2)发病猪场主要表现为刚出生的仔猪第一天状态很好,从第二天开始发病,先呕吐后腹泻,拉黄色油亮的稀粪,3-5天可达死亡高峰,死亡率达到80%,并且经常发生整窝死光的现象;40-60天的保育猪打喷嚏和咳嗽,个别猪拉稀,有神经症状,生长缓慢,病死率 30% 以上;育肥猪呼吸道症状、消瘦,病死率10% 以上。
(3)剖检病死猪主要的病理变化:全身淋巴结水肿、肾表面有出血点、脾肿大并有针尖状坏死点,部分猪肺有小出血点、扁桃体坏死。采集病死猪扁桃体、脾脏和肺脏等病料进行实验室检测,经PCR鉴定后发现,伪狂犬病毒阳性。
(4)猪群出现伪狂犬病临床症状后,全群立即进行猪伪狂犬病gE/gI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Bartha-K61株)紧急免疫,3天即可控制,7天左右恢复正常。
2、猪伪狂犬野毒感染加剧的原因分析
(1)经常引种且来源混杂
引进的后备母猪未进行伪狂犬病野毒抗体检测。目前,不少商品猪场无本场培育的后备母猪,有时候数量不足,加上经产母猪的正常淘汰,引种就会很频繁。另外如果猪场使用带毒公猪的精液也会使伪狂犬野毒的感染风险加大。这些现象对猪场来讲,风险是很大的。
(2)伪狂犬病防疫意识淡薄,导致免疫程序不合理
 近几年猪场大面积爆发伪狂犬病YQ的案例几乎没有,导致对该病的免疫重视程度有所降低,只免疫种猪不免疫仔猪的现象在养殖场中很常见。未免疫的仔猪群成为伪狂犬病毒繁衍的温床,从而给该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当前还有不少猪场对种猪实施跟胎免疫,这种免疫方式的最大弊端就是容易造成漏免,种猪群免疫空白期延长,最终导致种猪群抗体水平整齐度差,免疫力低下的现象。
(3)生物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
 一些猪场的入场消毒工作敷衍了事,甚至有猪场就没有严格的消毒程序和比较方便实用的专用消毒设备,这给场外病毒进入猪场创造了条件。另外猪场灭鼠工作不到位,饲养的犬、猫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病传播。
(4)返饲“自家苗”导致的种猪带毒率增高现象
 最近两三年,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大范围流行,常规的手段无法控制该YQ。不少猪场冒险使用仔猪发病时的稀粪、小肠及内容物适当处理后返饲给怀孕母猪,如果病料中含有伪狂犬病毒将使母猪感染;另外如果猪场返饲的这种自家苗灭活不完全也将增加母猪感染伪狂犬野毒的概率。
(5)使用污染的伪狂犬疫苗
 众所周知,高质量的伪狂犬疫苗是使用SPF鸡胚成纤维细胞生产,SPF鸡胚不含17种病毒,3种细菌(如白痢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2种支原体,而如果使用普通种蛋生产的话就极有可能使疫苗混有其它病毒及沙门氏菌,同样能造成仔猪腹泻。
(6)伪狂犬野毒抗原发生变异
 有研究指出,2012年后分离到的伪狂犬野毒具有某种程度的抗原变异,对gE 抗体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后发现,与之前分离株亲缘关系比较远。但使用现有疫苗(Bartha-K61株)紧急免疫后,YQ可在1周左右迅速得到控制。这就充分说明当前的伪狂犬病疫苗效果还是非常好的。但在养猪实践中发现,对于伪狂犬病的预防,应重视整个猪群的疫苗免疫,效果会更好。
3、伪狂犬病的防控策略
(1)良好的生物安全是前提
做好猪场和外界的隔离,出入猪场人员、车辆应严格消毒。场内禁养猫、犬,做好灭鼠工作。慎重引种,定点引入种猪并进行伪狂犬病 gE 抗体检测,阴性猪方可留作种用,务必做好配种前的伪狂犬疫苗免疫工作。
(2)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基础
改善猪舍设备,保持猪舍内空气的新鲜度,冬季保温的同时做好通风工作;降低猪群的饲养密度以降低猪群应激和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发生;饲料要求营养全面,原料不发生霉变,防止霉变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饲料中添加质量好的脱霉剂。饲养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猪群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的高低,而猪本身的这种非特异性免疫在养猪过程中比疫苗和兽要更为重要。
(3)高效的免疫接种是关键
免疫接种伪狂犬疫苗(Bartha-K61株)可预防该病导致的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死亡现象,可降低排毒量并缩短排毒的持续时间,对于控制YQ扩散蔓延、减少经济损失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
种猪每头注射2头份,每年普免4次。商品猪免疫方案为3日龄内每头滴鼻 1头份,70日龄左右肌肉注射1头份,100日龄时再加强免疫1头份。每季度或者半年要进行一次疫苗抗体水平检测,对疫苗抗体水平低下的个体或滴度参差不齐的群体予以加强免疫或普免。
在免疫前后,给猪群的饮水或饲料中添加免疫促进剂,以促进猪群的免疫应答;添加适量的电解多维等营养性药物以提高猪群抗应激能力。
(4)果断的淘汰病猪是核心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猪和隐性带毒猪,它们的存在是阳性场伪狂犬病净化的最大障碍。猪场每年监测2-3 次gE抗体。具体方案是:种公猪全部检测;种母猪按10%-20%的比例抽检;商品猪不定期进行抽检;留作种用的仔猪在100日龄左右检测。对有繁殖障碍的母猪全部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可以掌握猪群野毒感染状况,对于野毒感染阳性猪要坚决淘汰。
总之,控制和净化猪伪狂犬病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慎重引种、定期检测和坚决淘汰阳性种猪,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良好的饲养管理以及使用优质高效伪狂犬疫苗(Bartha-K61株)进行免疫等。
除了免疫预防之外,日常饲养还应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来控制猪伪狂犬病。加强饲养管理,在养殖的过程中尽量坚持自繁自养的模式。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症状及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措施
 
  •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现实中投资经营、诊断治疗等依据,敬请注意。